1996年,华泰正式创办时共有63家股东,大多为央企,其中22家分别出资5000万,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13.33亿人民币,同年获得批文创办的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两家加起来资本金不超过10亿。
他还记得那次和朱镕基副总理谈话结束时,王梓木问领导有什么希望,朱镕基回答说:“我就一个希望,别等出了事再想起找我。”
时隔20年,王梓木向《中国新闻周刊》提起这段对话,脸上的笑容不自觉地加深了。“华泰20年后给期初投资华泰的国有企业股东创造了将近20倍的回报,我对得起国有企业,也没有辜负朱总理的期望。”王梓木说。
若为自由故
最近,爱好运动的王梓木又喜欢上了艺术。了解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史后,王梓木于去年夏天参加了一项苏格兰艺术航海活动,实践了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论,并且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王梓木学艺术,不仅是艺术的启蒙,更是思想的启蒙。“所谓启蒙,就是遵循内心的选择,而不屈从于任何权威和组织。”
中央美院的老师告诉王梓木,画画的时候不要在乎选择什么样的颜色和工具,这些都不重要,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画的时候,你是完全自由的。”这让王梓木很吃惊,他原本以为画画是门很复杂的艺术。
去年,王梓木创作了一幅名为《华泰蓝》的作品,并在今日美术馆展出。他在一块画布上写下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八段经历,其中包括下乡、两次上学、两段从政经历、辞官下海以及创办华泰后的两次战略转型。
每写下一段经历就擦掉,再涂上一层蓝色,再写下一段。一层层涂抹下来,原本单纯的蓝色变成了厚重的蓝色,表明“归零,重启,沉淀过去,开创未来”的寓意。这幅《华泰蓝》还应邀参加今年5月8日开幕的“威尼斯双年展”。
多年来,在各种场合,总有人反复问起王梓木当初下海的初衷,他曾半开玩笑地回答说:“中餐吃够了,换换西餐不好吗?”现在,王梓木认真地向《中国新闻周刊》聊起这些年他的身份转变,他说,“选择辞官经商,说到底,还是崇尚内心自由的缘故。”
“就像现在开始学画画一样,敢于并乐于尝试新的事物。”他顿了顿,补充说。★
本文首发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总第803期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