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多项底层技术发力 中国物联网大规模商用迎来窗口期(2)

2017-04-20 13:05:17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物联网“大时代”5年内可期

对于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业内分析,未来5年内甚至更短时间,或将迎来较大的窗口期。

这种判断很大程度是基于国内多项相关底层技术的发力。比如,所有物联网应用的最后落地,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近期,百度联合紫光展锐等企业发布了DuerOS智慧芯片,旨在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业,完善智能物联网生态。

过去物联网发展比较难,原因在于60%以上的低速率传感器应用没有合适的传输手段。去年6月份,具有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的窄带物联网标准NB-IoT在韩国釜山获得通过,化解了这一瓶颈,且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的重要技术应用。华为的端到端NB-IoT解决方案已在税务、燃气、停车、路灯等20多个行业应用中得到验证;中国电信也正采用NB-IoT物联网组网技术连接网络。

今年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十三五”时期,将支持5G标准研究和技术试验,推进5G频谱规划,启动5G商用。

业内专家分析,未来2至3年,5G技术将逐步成熟并投入试运行。5G设计可做到一平方公里支持一百万个物联网终端,这将大大扩展物联网的应用,促进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易表示,随着4G、5G网络的发展和运营商的支持,对于物联网的应用,比如自动驾驶、远程手术等将可能成为现实,这对于物联网的发展将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应用背后仍存短板

当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与问题,如高端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偏弱、全产业链协同性不足、物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有待加强、跨领域共享标准缺失、大数据分析应用滞后、终端与网络仍存安全风险等等。

另外,一些专业人士表示,物联网的最大市场在保健与制造业。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也日益增多,但其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

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扩大还高度依赖其核心技术的保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表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和智能信息处理,我国在上述环节都较为薄弱,芯片和传感器严重依赖进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