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养老金高速增长结束:涨幅创新低 调整机制望年内推出(3)

2017-04-01 10:08:02    华夏时报  参与评论()人

2005年调整前,我国人均养老金水平为700元/月,如今,企业退休人员工资已经超过了2000元/月,连续较大幅度调整基本养老金,对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调整有望常态化

经过13年连涨之后,建立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终被提上日程。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就明确表示,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

“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是制度转型的标志,养老金实施公式化调整之后,就是一种新的制度化,届时,养老金调整将会是一种制度化、常态化、自动化。”董登新表示,调整机制有利于养老金的调整更加的客观公正,养老金的调整不再需要靠猜,相关预期将会形成一个社会共识,通过公式便可自知,同时,有利于减少政治因素的干扰。

所谓制度化,就是基本养老金每年的调整应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定,而不是由国务院来决策和发文;常态化,就是以后每年的调整都按照社保年度发布和实施,比如,按照社保年度,每年6月份公布下一个年度调整的幅度,形成规矩;自动化,就是每年调整的幅度在技术层面可以用一个公式来锁定,这个公式涵盖GDP增幅、社会在职平均工资等各种参数。

那么,既然是建立合理的调整机制,就有“增项”和“减项”两个方面因素需要考虑,总体来看,增项就是物价、经济的增长;减项就是人口结构的老化、缴费能力的降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