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养老金高速增长结束:涨幅创新低 调整机制望年内推出(2)

2017-04-01 10:08:02    华夏时报  参与评论()人

2005年,企业养老金开始全面上调,平均涨幅在10%左右,这一涨就是11年。直到2016年,养老金涨幅突然直接降至6.5%,也就是说,我国的养老金在高速增长11年之后,首次迎来了个位数字的涨幅。

对于养老金连续多年高增长之后的首降,人社部给出了两个原因: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物价涨幅、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均放缓;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保险赡养负担不断加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基金支撑能力出现下降趋势。

2005年至2015年间,虽然我国GDP的年度增长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10年时间里中国GDP提高了300%;其中,2011年之前的平均增速都在10%以上,此后的2012年出现断崖式下降,直到2015年GDP增速首次跌破7个百分点为6.9%,随后,2016年的基本养老金的涨幅首次下调至6.5%。也就是说,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都在10%以上,工资的增长也在10%以上,养老金的调整也是水涨船高,如今,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养老金的水平已经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那么,养老金的高速上涨时期也将随之结束。

“此前,养老金涨幅的多少有它的必要性:首先,早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都涨得比较快,这样的情况下,养老金常年保持10%的高速增长符合高物价和高工资增长的需要;其次,我国原来的养老金基数比较低,高增长是一个快速补充提高的过程,之所以滑落到5.5%的涨幅,说明我国的养老金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给付性增长已经结束。”董登新表示,今后,我国养老金的调整将需要一套制度化、常态化、自动化的机制和标准,该调整机制出台之前,涨幅应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有利于平稳对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