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运行坚持稳中求进 以“进”促发展(2)

2017-03-24 17:40:28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释放居民消费潜能

发挥消费带动作用

目前,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国内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对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加上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进一步扩大外需市场难度较大。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又处于居民消费升级的阶段,消费形态从必需品向可选型消费转变,品质从低端到中高端转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但仍存在传统消费增长乏力,新型消费不稳,高档消费外流的倾向。消费升级是重要的增长动力。消费上不来,供给难以增长。因此,要多方入手,消除制约消费需求的体制障碍,巩固和扩大已有消费需求,释放新的消费需求。

发展的目的是增加人民福祉,要紧密围绕改善民生扩大居民消费。一方面,要适应居民消费升级,加强供给结构调整,增加品种,提高供给质量和针对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和增长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依法治理消费市场秩序,切实落实消费者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使人民群众放心和安全地消费。此外,还要建立供需结合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提高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和理性消费。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也十分重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和生产。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促进绿色发展,使人民共享蓝天、绿水和青山。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切实转向创新驱动

技术进步是不竭的发展动力,动能转换的核心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长期积累,创新对我国经济的推进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改革措施和鼓励政策。要抓住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强部门协调配套,加快落实,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上狠下功夫。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加强人力资本的投入,优化教育结构,提供适应创新需要的人才。创新不仅需要科研人员,还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因此,要建立多层次人才政策,改进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用人机制,发挥市场和用人单位在评价和引进人才中的作用,建立适合科研人员、企业家、管理人员、技能工人等各类人才的激励机制,调动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要系统设计、分类管理,构建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和收入增长机制。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劳动力的技能转型,需要更多中国工匠。因此,应注意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从教育、培养技能人才和用好、激励技能人才两方面入手,形成相应的制度体系,建设技工大国。

突破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将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其一,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应用是一个薄弱环节,风险大投入多周期长。要进一步完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机制,培育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交易规则,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其二,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开拓是创新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一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进入市场遇到一些制度性障碍。因此,要尽快建立包容的、鼓励创新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体制,为新兴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进入市场开“绿灯”,使创新企业能够在市场上获利。其三,我国的创新能力正在从跟踪模仿为主,转向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阶段,迫切需要增加高质量的有效技术供给,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要继续稳定增加对科学研究的投入,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

随着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要逐步转变政府支持创新的方式。在技术成熟领域与原始创新和前沿技术领域,政府的作用不同。在技术成熟领域,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和自上而下的方式,组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在前沿技术和原始创新领域,技术和市场不成熟,新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通常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因此,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支持前期研究开发和示范项目,做早期用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