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靠拢“新国标” 别让大家太着急
“朋友的女同事,24岁,英国留学海归、年薪50万,名下有学区房和宝马车。父母现在很着急——想让介绍一款效果较好的空气净化器……”把这个开玩笑的神转折段子中的“空气净化器”换成“防霾口罩”,同样适用。
打开某宝搜索“防霾口罩”,你会发现至少有百余种品牌。想在网上寻找其不同的执行标准内容已是不易,即便找到了,“NaCl颗粒物”、“气溶胶浓度”等一大堆专业术语,也分分钟让消费者头大。
资料图:北京儿童医院外戴口罩的儿童。中新社记者 熊然 摄
如何选择一款好用的口罩?估计确实是让“父母很着急”的事儿。如今,新国标的出台,填补了此前日常防护民用口罩的空白。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新国标是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标准,企业仍可按照企标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诚信企业的企标高于新国标,但也难免会有企业钻空子。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即便是推荐性标准,国标的指标也是很科学的。现在推广国标,就是为了规范市场,让行业和消费者了解国标的实用性和优越性,用市场倒逼机制让企业自主执行此项口罩推荐性国标。
其实,虽然新国标非强制标准,一些企业目前的企标其实也不低于新国标,但与其让消费者面对纷繁的企业标准“眼花缭乱”,生产者更应该站在消费者立场上,真正地把消费者当作上帝,让非强制的推荐标准变成一个“自发”的标准。如果更多企业能靠拢、执行新标准,对消费者将是一个福音。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 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