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网红经济”尴尬症:变现难、商业模式不可持续(2)

2016-12-27 11:15:49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杨铭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Papi酱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广告,包括品牌植入视频中和Papi酱以艺人身份拍摄电视广告片两种方式。“截至目前,品牌商对于播放数据非常满意。”杨铭说。

据悉,今年4月21日,丽人丽妆以2200万元的价格拍得Papi酱的贴片广告一次,而这个价格在“网红”中已属凤毛麟角。

“与电商或教育产业结合是一个可选项”,郭昕认为,避免“网红”成为“空中楼阁”的办法,就是让“网红”不只是飘在线上,而是与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例如与电商、教育和医疗相结合。“现在大多数人关注‘网红’都是出于娱乐或者猎奇心理,一旦人们在实际生活需求中也离不开‘网红’,‘网红’就成功了。”

“网红经济”出现一段时间以来,有评论称其流量并未大规模衰减,但变现能力已大不如前,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形。Papi酱是否也遇到类似情况?杨铭否认了这一说法。“这种情况据我所知并没有出现,Papi酱已有数个播放量上亿的视频,与闲趣品牌的合作视频播放量也已上亿。团队对于变现并没有一味求高求快,而是会有所克制。优质内容的持续生产永远是最重要的。”

流量变现一直是重大课题。“目前公认的最好的变现方式是电商,教育也是可选项,但马马虎虎。”郭昕说,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网红”背后都拥有淘宝店并在直播过程中大肆推销自家商品的原因。“人们在互联网上都有一种免费思维,认为它理应是免费的,现在的‘网红’也是如此,一旦开始收费,绝大多数人就不会去看直播了。”他认为,人们目前对网络直播以及各种“网红”的关注度还停留在新鲜感及猎奇心理阶段,但考验一种商业模式最好的方式是看变现能力,“叫好不叫座”是商业模式不成熟的铁证。“网红”目前距离赚钱和盈利“八字还没一撇”。从经验上讲,Papi酱引以为豪的广告收入也并非最佳解决方案,毕竟广告在产业中的占比也有限,“好的变现方式是与其他产业结合,最好落地成为实物交换的商业模式,进入人们实际生活的需求之中。”

“江郎才尽”之后怎么办?

与罗辑思维相似,Papi酱也标榜自身为“内容创业”,其内容以吐槽为主。当生活中已无槽可吐,或者人们对“网红”的认知已被固化,失去新鲜感,“江郎才尽”之后是否就是商业模式的覆灭?

杨铭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网红’能持续发展是要靠作品说话的,尤其是对于以内容为主导的短视频创作者。有人格魅力,能戳到大众心理的‘痛点’的‘网红’,商业化路径也就好走一些。”他认为,“网红”在商业化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决定性因素:优质内容的持续生产能力;行业的敏感度,眼光的长远和准确度;不满足现状,永远都探索突破点的创新意识。

郭昕则认为,作为任何个体,哪怕是伟大的艺术天才,“江郎才尽”也不可避免,但互联网的存在使“网红”“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了突破物理空间对信息传播限制的可能。“罗辑思维和Papi酱背后都有一个团队在支撑,其内容是团队的能力生产出来的,对知识的获取非常开放,毫无障碍,其背后解读和组合各种信息的逻辑才是内容创业者的核心竞争力。”郭昕分析,互联网上内容创业者真正的角色是加工器、筛选器和放大器,自身并不是产生信息和知识的源头。“就吐槽来说,人人都知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如果没有对丰富信息的归纳和重组,然后赋予其新思想和新思维的能力,大家都雷同,受众也就见怪不怪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