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信心]11月社会融资增量1.74万亿元 规模提升助力经济企稳(2)

2016-12-15 17:15:33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温彬认为,M2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二是外占负增长有较大影响。11月份外汇占款减少3827亿元,导致广义货币增速回落。

刘东亮分析,M2增速回落,拆借市场成交量同比显著下滑,拆借利率同比则大幅上升,显示在金融降杠杆措施的推动下,货币条件有所收紧,金融加杠杆成本上升,预计可有效控制金融杠杆的进一步扩张。

在有效控制金融杠杆扩张的同时,央行通过多种工具手段加大投放,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带来的影响。11月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4500亿元,同时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净投放6240亿元,增加抵押补充贷款355亿元。温彬认为,由于央行加大操作力度,总体来看,流动性保持平稳。

对货币政策提出要求

虽然流动性总体平稳,但临近年末,扰动因素增多,如何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

刘东亮认为,总体来看,金融数据体现出“紧货币、宽信用”的思路,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持续的资金紧张和债券市场大跌,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成本已显著抬升,票据利率已出现大幅上升,除存贷款外几乎所有的利率都在上行,这意味着银行负债端成本在上升,未来资产端投放价格也可能水涨船高。

诸建芳预计,总的来看,下半年信贷规模较上半年有明显下降,除资产荒问题外,央行的窗口指导起到了很大作用。受到资产价格和汇率的压力,宽信用的格局明显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主导信贷的规模走向。

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仍处两难之中。要求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原因主要为:适逢季末年末,市场流动性时点性、局部性趋紧的状况通常会发生。流动性趋紧的预期可能通过银行表外理财等负债端的收缩向非银金融机构传递。制约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因素则主要集中于: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物价回升势头较强,房地产调控效果尚未深度体现等。同时,考虑国际因素,当前国内货币政策最佳状态就是保持稳健、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宽裕和一定程度上稳定人民币汇率。(经济日报记者 张 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