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供给侧改革不可能轻而易举(2)

2016-12-14 09:41:51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2016年的中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符合预期。希望稳的稳住了,前3季度经济增长稳定在6.7%,就业、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工业企业效益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稳定。希望进的有进展,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创业创新大潮涌动,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新增长点正在陆续出现,新动能成长超出预期。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稳”“进”之时有难处,亮点之中有隐忧。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看,外需持续疲软,国际贸易增长已连续5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速。内需中的消费,由于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居民收入增速稳中放缓,今年前3季度实际增长6.3%,低于同期经济增速,难免会影响未来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投资方面,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贡献率达到54.5%,势头固然抢眼,但从结构上看还是旧动能民间投资则下跌势急,甚至一些月份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随着各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地方财政压力加大,投资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尤其是有效投资不足的局面一时难以改观。

增长动力与下行压力交织、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使得当前经济运行的分化特点愈益明显:传统产业增速继续回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加快;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严重产能过剩,旅游、文化、健康等“幸福产业”生机勃勃;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一些资源型省份经受着调整的阵痛,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强劲……

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观察,这种分化其实是越快越好、越明显越好。因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培育新动力、加快形成新结构,以新经济的加速对冲旧经济的减速,才能在切实的“进”中实现持续的“稳”。而其催化剂,就是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增加微观活力,扩大有效供给,打造新引擎,激发新动能,使中国经济整体迈上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发展新阶段。

(三)

站在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一要求清晰体现了“十三五”时期经济治理的主线,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方法是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其路径是用改革创新推进结构调整,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进步、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多样化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一段时期以来,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作了全面深刻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部署。各部门紧锣密鼓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有关政府职能、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商事制度、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改革方案密集推出。一些地方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的举措不断充实、力度不断加大。不少企业主动抑制盲目扩张冲动,收缩战线、突出主业,有的已从“减量提质”转为“量质双升”;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高涨,出现了企业家、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规模和力量颇为可观。这种从生产供给端入手,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发展新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改革之路,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