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六问深港通:一度“难产” 为何选在此时开通?(5)

2016-12-06 16:53:40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意义在于,决策层可以通过深港通收回港股金融市场的定价权。“港股对内资的吸引力非常大,一方面是估值低、优质企业多;另一方面港元挂钩美元,潜在有港股资产升值的红利,现在香港股票市场受隔夜美股的影响很大,其自主定价权比较小,以内资的流动性和规模,内地收回对香港金融市场定价权就是迟早的事。”香港证券及投资学会指定讲师文刚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03年的自由行政策和CEPA协定之后,香港的传统四大支柱行业中,贸易物流、专业服务和旅游三者定价权基本由内资主导,只剩下金融一项。

中信证券研究部报告也称,静态看,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外部投资者比重已从3年前的11%翻倍到22%,和美国持平,略低于英国,“互联互通”框架下,内地资金将在港产生定价能力,中期而言,这一占比预计将翻番至40%以上,随着内地资金更深度参与,香港投资者结构改变,其背后的信息优势,将使其取得定价话语权。

五问影响:

长远来看,对两地股市是蜜糖or砒霜?

除了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市场关心的另一个话题是,深港通对于深市和港股将会产生哪些“接地气”的影响。根据中信银行在上述报告中的陈述,内地资金将会通过深港通持续南下,其背后的原始动力则是人民币贬值和国内投资回报下降,保险、实业等“聪明的钱”已走在前面,内地投资者在交易中所起到的影响在2017年会迅速提升。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财力丰厚的险资早已在发力内控制度,在完善港股投资的标的筛选、估值定价、决策授权、头寸管理等流程角度多有投入。

记者采访还发现,相比对深市的影响,更多人认为短期来看,港股市场将被“焐热”,香港将从中获益更多一些。有分析认为,沪港通推出时,“北上”的资金曾领先于“南下”资金,是因为当时牛气冲天的沪市堪称投机者的乐园,到了中后期则明显是“南下”资金占优。据悉,迄今为止,沪股通总额度使用比例约为50%,港股通总额度使用比例约为80%。

不止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直言,港交所的竞争优势还是比上交所和深交所都强,它实行 T+0 的交易制度,且没有涨跌幅限制,对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深港通推出后可能会分流掉内地市场的一部分资金,并造成内地市场的卖压,甚至导致沪深股市指数下滑,所以短期内对股票市场而言,沪深两市资金净流出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同时,因为长期以来内地投资者的投资素质有限,投机意识强烈,也会加大香港指数的波动幅度,可能会使港股的潜在风险提高。”一位QFII操盘手对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美元指数的大幅走高、美联储加息预期的不断强化,确实也成为资金“南下”避险背后的强大推手。

“从宏观角度来看,就潜在的人民币贬值和经济前景而言,显然有一座大山要爬。”总部设在上海的泽奔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投资解决方案总监查尔斯·萨尔瓦多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然而,我还是觉得这是整体规划中的一个转折点。”

他所说的“整体规划”也获得了多数评论的声援。从长期看,深港通和沪港通可以加强两地资本市场相互竞争、相互学习,推动内地股票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除了资产定价向国际市场靠拢之外,内地股票市场的游戏规则、交易制度、管理理念、品种体系、监督管理等许多领域都需要逐步按照国际惯例来执行,这一系列举措,最终会促进内地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改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