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是不敢做,也没精神做,但是又不得不做。”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一位种粮大户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合同毕竟还剩下两年,那就先看看再说吧。他现在有三台拖拉机,还有插秧机,农机的投资就超过30多万元。“按照以往的年度,这两台拖拉机都到了该更换的时期了,但是看到现在这个粮食行情,我不敢再继续卖旧换新,两年后还种不种田都很难说。”
记者了解到,亏损导致大户出现缩小规模或放弃耕种现象。安徽省农委种植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受2015年和2016年粮食种植效益下滑影响,部分经济承载能力较弱的种粮大户表现减租和退租意愿。“我周边的种粮大户去年还有扩大规模的,今年效益不行了,有不少退耕或缩减规模的。”安徽省阜阳市一位种粮大户说,“我也准备逐年缩减流转规模,今年退了约100亩。”
袁凤波表示,今年这种情况下,明年只能改种别的作物了。明年计划压缩耕地面积,从现在的近3000亩压缩到1000亩左右。现在面积大,但干得不精细,明年准备少雇佣点人,争取就用家里人,节省点成本,还能干精细些。
此外,耕地流转不稳定是种粮大户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影响了一些人的长期流转积极性。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对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情况调查与分析显示,大户承租耕地期限普遍较短,通常为1至3年,谁出价高就给谁承包,大户普遍缺乏安全感。合同不规范,大多数地方以口头协议为主,容易发生纠纷,转让双方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不利于土地的正常流转。
“从表面上看,种粮大户流转土地与老百姓都有签订了合同,但这往往都不算数。”安徽省滁州市一位种粮大户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早期一亩地流转费用定300元,后期涨到500元,去年涨到600元,前两天来了个流转户说明年涨到700元,“过去不算数就算了,现在能否签一个算数的合同,由司法部门见证,若违背合同怎么处理,否则让人没法安心干事创业”。
亟待创新政策让种粮有利可图
多位受访者表示,在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渐成趋势的当下,种粮大户在稳粮增粮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扭转种粮效益下滑态势,提振信心、稳定效益乃当务之急,各地应从生产、流通等环节发力,让种粮有利可图。
“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营造稳定的土地流转环境。”多位受访种粮大户呼吁,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仲裁机构,推动土地流转费用在合理范围,切实为转让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等系列服务。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解决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
基层反映,目前部分农业补贴政策不利于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江西省农业厅政策法规处处长胡仲明表示,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民,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上拿不到,还要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和承担所有风险,不利于其发展壮大。一些刚起步的新型主体由于规模小难以获得政府资金项目的支持,很难做大做强。
还有受访者建议,构建种粮大户专项补贴机制。易家明、安徽省全椒县农委市场信息科科长晋茂胜等认为,当前不管种没种粮,都能拿到补贴,粮食补贴似乎成了一种“福利”。他们建议按照“谁种粮、谁受益”原则,将政府的种粮补贴补到粮食生产上,同时设立种粮大户专项补贴资金,鼓励多种粮、种好粮。
“实行粮食预约收购。”种粮大户们期盼,应对大户售粮进行预约,减少排队等候费用,降低整体成本。同时应改进收购级别价格制度,尽量做到分品种优质优价收购,激发大户推广高产、优质无污染粮食。此外,国家保护价收购时间应接近收获初期,避免因无法仓储低价销售给粮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