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为传承稀有剧种,她选择37岁参加高考(2)

2020年,武新茹萌生了参加高考的念头,彼时,武新茹正处于职业生涯瓶颈期:地方剧团表演粗糙,她渴望拓展视野;宛梆式微,也需要有人站出来,提高剧种的声量。下定决心后,武新茹开始背水一战。

初三弃学,重拾书本谈何容易,所有碎片时间都被她利用了起来。“白天有演出,回来基本就是晚上六七点,饭也顾不上吃,就接着跑到文综速成班学到半夜,第二天早上四五点又要出发去演出,候场时也在拿着卡片记英文单词。”回忆起那段心酸过往,武新茹说,我就是要证明自己可以。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一年,她就成了剧团里唯一一个进入专业戏曲院校深造的大学生。

为传承稀有剧种,她选择37岁参加高考

武新茹和同学在中国戏曲学院练功房内。

抛家舍子去上学

高考胜利,让武新茹一双正念高中的儿女很受鼓舞。“这么多年,我对两个孩子只有亏欠。”武新茹说,“他们却常说,我是最让人骄傲的妈妈。”

“抛家舍子”,这是武新茹对记者反复提到的词。正是这种为传承宛梆背井离乡求学的决心,让她即使进了大学,也丝毫不敢松懈。实际上,学业的压力甚至让她一度喘不过气。

在中国戏曲学院,武新茹主修昆曲。“昆曲是‘百戏之母’,表演细腻精致。宛梆的表演方式却夸张、粗犷,两者截然不同。”武新茹介绍,她希望自己学成后,能够在唱腔、身段、表演等方面都再上一个台阶。

然而刚入学,发音竟成了武新茹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形成于豫西南地区的宛梆,唱腔承载着浓重的乡音。“教昆曲的老师对咬字要求十分严格,我普通话不标准,年纪大了动作也记不住,那时每天躲在被窝里哭好久。”武新茹苦笑道。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