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为传承稀有剧种,她选择37岁参加高考

新华社郑州10月3日电(记者任卓如)双节前夕,40岁的武新茹买了七八个小时的站票,几经周折,从北京回到家乡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探亲。这位被粉丝们爱称为“佘太君专业户”的宛梆台柱子,生活十分朴实。

宛梆,又称“南阳调”“南阳梆子”,发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约四百年历史。它脱胎于秦腔,地方特色浓厚,以女声唱腔的高八度呕音花腔为绝,配上主弦梆胡发出的“唧唧”声,犹如鸟鸣。2006年,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老家南阳,武新茹是台上游刃有余的宛梆老旦演员。在中国戏曲学院,她是2021级京昆表演系年纪最大的本科生。在一众天真烂漫的“00后”同学中间,武新茹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

为传承稀有剧种,她选择37岁参加高考

武新茹在演出中。

迟到二十余年的梦圆

大三开学没多久,刚刚结束军训的武新茹笑着对记者说,“考上大学圆了我的读书梦,军训圆了我的女兵梦。”

13岁时,家境贫寒的武新茹就懂事地挑起了生活的担子。那年,做木工的父亲因过度劳累,用电锯时差点锯断四根手指,只剩一层皮。心有余悸的她暗自起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中考前,一笔资料费让父母犯了难,她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去了城里打工,“要挣钱,不让父母那么辛苦。”

然而,继承了母亲一副好嗓音、自幼喜爱唱歌的她,心中却始终抱有一丝想要学习音乐的念想。

两年后,武新茹拿着打工赚来的学费考入了宛梆戏校,已经成年的她比任何人练功都要刻苦。但因唱戏收入过少,她不得不再度背井离乡,去到更远的广东打工挣钱。直到24岁帮家里还清债务,武新茹才正式回归舞台,成为内乡宛梆剧团的一名演员。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