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听文物讲故事·中秋丨古人吃啥样的月饼?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自古以来,赏月、吃月饼就承载着人们对于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望。这个中秋节,让我们从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几件馆藏文物中,看看古人吃的月饼是啥样。

听文物讲故事·中秋丨古人吃啥样的月饼?

清代木刻“中秋明月”月饼模子。北京民俗博物馆供图

在北京民俗博物馆,有一个清代木刻“中秋明月”月饼模子。这件月饼模子呈圆形、雕刻精美,内圈居中图案为月宫仙阁,高悬的匾额刻有“中秋明月”四字,门口的嫦娥亭亭玉立,门外一侧为玉兔捣药场景,另一侧为月宫玉桂,外两圈以吉祥花卉纹饰装点。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月饼是应时应景且具有文化特征的“食用艺术品”。清代《燕京岁时记》中提到“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古人将金蟾、玉兔等寓意丰富的各样图案雕刻在模具上,让图案在月饼上“活”起来。

听文物讲故事·中秋丨古人吃啥样的月饼?

清代木质“振记稻香村”糕点模子。北京民俗博物馆供图

另一件清代的木质“振记稻香村”糕点模子更加妙趣横生,它既能制作月饼,又能制作其他糕点。模子内刻有“稻”“香”“村”字样以及桃子、石榴、莲子、鱼等图案,这些图案蕴含着长寿、多子或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这时便出现了以芝麻、胡桃仁为馅料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了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在民间逐渐流传。清代时,中秋吃月饼更加普及。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的习俗。月饼模子是月饼这一饮食文化的载体,一般选取结实耐用的硬木,如枣木、梨木等,模子内大多刻有“福、禄、寿”等字样或玉兔、莲花等吉祥图案。

推荐阅读

军事

  • 撑不到特朗普上台了?普京开始行动了,乌克兰全境告急 局势或将升级

  • 海军实战化训练酷炫大片 舰艇奔赴海域对抗演练

  • 哈里斯建议加州山火灾民保持耐心,引发美国民众强烈不满

  • 胜负已定!特朗普不敢相信,中国传出前所未有的突破!消息瞬间轰动国际 稀土技术革新领先全球

  • 美国终于听懂中国语言,国防部开始惧怕战争,世界大局已定

  • 商务部:“中国游”升温,旅行服务出口增长1.5倍 创历史新高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