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城市绿化系列调查之一:防止“生态形式主义”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城市绿化系列调查之一:防止“生态形式主义”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城市绿化关系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关系人居环境品质和人民生活幸福。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不断推进,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依然存在“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倾向,重建设、轻养护,重景观、轻生态,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面子工程”屡禁不止

从“见缝插绿”“拆违补绿”到“开放草坪”“沉浸体验”,近年来,各地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加速。

目前,全国累计建设口袋公园近3万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十年前的39.22%提高到现在的42.6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十年前的11.8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5.29平方米。

在交出靓丽的绿化“成绩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城市仍存在违背发展规律搞绿化的问题。一些地方绿化贪大求全,过度追求“绿色政绩”,不顾当地实际,追求快速见效。一些城市的新建住宅小区、公园和道路绿化中,被成群支架包围、挂着营养袋的“站桩树”屡见不鲜。

在西北省份某市的部分主干道上,种植有铁树、三角梅等南方花木。由于存活难度较大,这些花木需要定期喷洒生根剂、促芽剂等,每年10月到来年3月的冬季低温期,还需捆扎保温带、搭薄膜温室,既增加了越冬防寒费用,又影响冬季城市景观。

一些城市还大量砍伐、频繁更换行道树,将现有较大的树木移走后,建花带、种地被植物,使街道失去了原有的浓荫蔽日效果。

湖南省林科院研究员吴际友告诉记者,一些地方在城市绿化中对自然地形进行大刀阔斧的挖、填、搬,或采用以灌木、草坪等地被植物为主的规整式配置,一条道路隔离带每平方米每年成本接近1000元,维护成本占比更是高达70%。

一些地方过度追求“四季常绿”,跟风引种新奇花木。近年来,一些城市把“四季有花”“四季见景”作为绿化工作的首要目标,投入大量资金跨气候区引种新奇花木,大面积发展生态结构单一的花谷、花海、彩叶林等,忽视了生物多样性要求和城市绿地的生态基础功能。

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刘光立调查发现,近来国内掀起“蓝花楹热”,四川已有50%的地区种植,但蓝花楹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个别城市盲目引种效果不佳,造成浪费。

科学评估不足致绿化浪费

忽略绿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和效益,不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选用成本高昂的植物品种……对于城市绿化中的“形式主义”现象,受访专家表示,一些城市绿化决策机制不完善,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树木花草是有生命力的,不是领导拍脑门就能长好。”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包满珠说,一些地方追求“时尚”“洋气”,无视当地本来长得很好的常见植被,花大价钱从外地引入一些树种或者花卉,结果这些植被不能适应本地自然环境,活不好,不得不花大价钱养护,造成极大浪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说,有些城市绿化观念滞后,存在路径依赖现象,用“大开发”的思维模式搞绿化建设,希望通过绿化带动土地开发,没有真正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

此外,还有一些城市忽视城市绿化防护遮荫、净化空气、为居民提供就近锻炼休息场地等基本功能,片面追求形式、形象。一些城市引进的绿化树种不科学,导致市民出现过敏症多发等问题。

“城市绿化要充分评估地方财力、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推广节约型、节水型园林绿化,新建项目应优先选用管护成本相对较低的乡土适生植物和本地种苗。”王凯说,城市绿化引进外来物种,尤其是观赏树木,应根据城市的气候、土壤条件,进行生态影响评估后再引入,避免个别城市的领导以个人喜好引进当地并不适宜栽种的植物,造成浪费。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受访专家表示,城市绿化是一项科学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园林企业、行业专家以及公众等多方共商共治,才能有效实现城市绿化的高质量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对于重大城市绿化建设项目,王凯说,要进行充分论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严格审批管理,保障项目质量。同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如果遇到群众反映强烈的情况,应及时反思并停止。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郑曦说,乡土植物对土壤、气候等适应性强,育苗成本较低,绿化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乡土树种资源,使之成为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

例如,北京2015年启动“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通过引种选育乡土野生植物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的植物,在北京推广了80多个植物新品种,解决首都园林绿化色彩少、绿期短的问题。

规范城市绿化建设和运维管理,还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张浪说,现行《城市绿化条例》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要求;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推进城市绿化的保护、更新、管控。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