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8月15日电(记者唐弢、邱世杰)“萤火虫回来了!”夏夜,在浙江嘉善,许多人沿着小桥流水、窄巷石路寻找萤火虫的身影,其中不乏专门从外地赶来的游客。
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一只只飞舞在长三角腹地的萤火虫,正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
从小在嘉善农村长大的曹先生,依然记得儿时的乐趣。“夏日的夜晚,大人们忙完农活后总会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孩子们就跑到小河边,看芦苇丛和黄豆蔓上成群结队的萤火虫飞来飞去,有时把手轻轻一扣萤火虫就在掌心了。”
作为一种环境指示生物,萤火虫就像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与声、光、水、土等环境共命运。在都市圈里,如何保护萤火虫生态种群?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一的嘉善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萤火虫飞舞在嘉善县魏塘街道长秀村。
在嘉善县西塘镇东北面,有一片约3400亩的湖荡——祥符荡。夏日里,天高水阔,绿意葳蕤。你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水体浑浊、岸边泥泞的野荡。
为了改善祥符荡水质,嘉善实施了控源截污、生境改善、构建水下生物群落、水质智能监测等一系列清水举措,对祥符荡2865亩的水域进行了水生态修复。
“如今,祥符荡水体平均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部分指标达到Ⅱ类,沉水植物覆盖度70%以上,透明度2米以上。”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种植沉水植物、投放鱼类、构建生态围隔等方式,筑起水生态屏障。
嘉善治水,不仅聚焦“水里的问题”,更着眼于系统性解决“岸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