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接连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
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征求意见稿)》:“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人员可以进入,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气体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生活中常见的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场所都是有限空间,比如污水井(池)、锅炉、料仓、涵洞、地下管道等。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主要为气体危害导致的中毒和缺氧事故,因气体危害隐蔽性强、不易察觉,所以很多人没有戒备。”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中心主任刘艳表示,有限空间具有进出口受限、内部空间相对狭小等特征,一旦发生事故,应急救援较为困难,若盲目施救还极易造成伤亡扩大。
在狭小的空间内,很多看似不重要的细节却会变成“隐形杀手”。进入盛夏,有限空间内温度升高,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风险也明显增加,值得警惕。如何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意识先行,将安全隐患消灭在源头。“若人员对有限空间风险不了解,没有这方面的安全意识,盲目进入作业就很容易发生事故。”刘艳说,一定要对有限空间进行全面、准确辨识,知道哪些是有限空间,并对作业风险有充分认知,这样才会主动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工业安全研究所所长时训先表示,要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监护人等管理职责,全面摸清有限空间底数,进行明显的安全警示。同时收集分析各行业事故案例,开展宣传教育,有效增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员工自我防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