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做一艘载书送书的船”(讲述·一辈子一件事)(4)

将古籍的鉴别经验传授给后辈,江澄波一直在努力。1983年,北京中国书店举办全国古旧书发行业务学习班,邀请他给几十名学员上课。江澄波将知识整理成书——《怎样鉴别古籍版本》,内容包含14个部分,对于各类古籍的鉴别方法都做出了详尽的解释。

《文学山房丛书》《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初编》《江苏活字印书》……这些书籍记录着江澄波一家几代为古籍的流通、保存所做的努力。

时代变迁,护书初衷不改

江澄波说,最开心的是“给读者找书,给书找读者”。

江澄波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他看到一位穿长衫、戴眼镜的白发老叟,拄着手杖,在书架前看书,父亲恭敬地陪在旁边。客人付款购书后,父亲才悄悄告诉他,那就是国学大师章太炎。

近些年,经营旧书的同行们时常感慨书源“枯竭”:该露面的好书都露了,很难再有大批“生货”;谁家有好书,也大多送去拍卖场。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江澄波外出访书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大多是等书送来。

有企业家专程赶到苏州,与江澄波商谈,希望他拿出一部分书到市场上拍卖,江澄波都拒绝了。“我还是得传承文学山房提供古书给公藏机构的传统,每当收到好书,我用老方法写一份书目寄过去给他们看,书适合哪里,我就提供给哪里。”因为见过太多古籍的命运沉浮,江澄波总想着古籍能入藏图书馆、博物馆,让读者和学者实实在在地使用,才是古籍最好的归宿。

江澄波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代古籍能留存至今的非常少见。他先后收购过10种珍贵的宋版书,全部提供给了图书馆、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其中最早收到的宋版书,是一本宋嘉泰四年(1204年)的刊本《东莱吕太史文集》,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书和人一样,有各自的命运。从废品回收站抢救下来的书算运气好,否则就要被打成纸浆了。”江澄波说,如今来书店的青年读者越来越多,有爱书的人在,书香和文脉就不会断绝,“我还要为古籍继续工作下去。”

手捧古籍,坐在店门口,江澄波感觉自己仿佛不曾老去,还是那个小学生,放学回家推开店门,看到一位位读者站在书架前……

《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

军事

  • 美国司机驾车加速冲向骑车人群,随后被骑行者砸车殴打

  • 泰国警察曾提醒中国人警惕工作招聘 谨防机场接机陷阱

  • 巴拿马外长称运河主权不容谈判 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 特朗普发布“新版”美国地图 加拿大被纳入版图

  • 特朗普特使称巴以接近停火 谈判取得进展

  • 曝特朗普抱怨马斯克太粘人 私下不耐烦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