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黑土地耕作模式变化:保护性耕作“版图”不断扩大(4)

黑土地耕作模式变化:保护性耕作“版图”不断扩大

4月8日,梁日鹏在春播现场测量播种行距。新华社记者张嘉琪摄

“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能种好我们的地吗?”面对质疑,梁日鹏想了一招——打“擂台赛”。每到一个镇,他就跟镇里有名的种粮大户比一比,看谁出苗齐、收成好。结果一年下来,梁日鹏种的玉米,每亩要比普通农户多收100斤到200斤。如今,梁日鹏托管的土地面积已超过3万亩,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

需要科研人员薪火相传、农民广泛参与

一些农技工作人员、种粮大户向记者表示,部分农民对黑土地保护还缺乏认识,认为粮食产量不佳,大不了多上点化肥。还有一些农民觉得,土地都流转到了大户中,明年不一定谁种,“谁种谁操心”。

改变传统的耕作观念,保护好黑土地,是场“持久战”。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说,克服现代与传统耕作之间观念的差异,需要几代科研人员薪火相传、扎根黑土、持续攻关,也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

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韩贵清建议,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企业积极参与,形成黑土地保护建设长效机制。

“要让更多的人看见黑土地保护实效。”辽宁省铁岭县现代农业服务发展中心技术人员李宏说,一些集中连片的黑土地保护项目多落在乡镇一级,面积虽大但示范效果有限。他建议将一些项目在村里落地,扩大示范效果。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