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越来越年轻的非遗——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观察(2)

柴战柱从事制瓷业30多年,经历了绞胎瓷的复烧与复兴。“要将技艺发扬光大,就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柴战柱说,“原先绞胎瓷只有羽毛纹、席编纹、菊花纹等纹饰,现在可以把山水、人物、花鸟等用绞胎制作工艺编织出来体现在瓷器上。我们还和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升级泥料配方、釉料配方等,已获得多项专利。”

据柴战柱介绍,目前,当阳峪村从事绞胎瓷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工艺技术研究的企业有6家,专业合作社1家,还有20多个家庭作坊,年销售陶瓷约30万件(套)。

近年来,年轻传承人正在成为短视频、直播平台上非遗文化传承、传播的主力军。

河南省级非遗项目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就开通了抖音账号,从一开始发布剪纸视频只收获一二十个赞,到一次直播吸引1000多个粉丝,再到如今拥有34万粉丝,他不断在社交平台上展示剪纸技艺、讲解剪纸文化。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很浓,社交网络正好为二者搭建了桥梁。”畅杨杨说。

越来越年轻的非遗——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观察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