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要一点一点擦,太浓太淡都不合适,毛茸茸的质感需要长期积淀。”在画室中,王建民正手把手教授王杰虎毛的画法。
王杰是土生土长的民权人,一直在外打工,前年回到民权,到王公庄村跟随王建民学习画虎。“在家门口工作就能赚钱”,王杰如今每天在画室作画8个小时,还有闲暇陪伴家人。
近几年,随着民权画工劳务品牌的知名度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民权从事绘画产业,绘画产业的集聚效应显著提升。“我索性就办起了培训班,教授他们画画技巧。”王建民说,在培训的同时也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帮助学员增收。“王杰学了不到两年,如今一幅画已经能卖800多块钱了!”王建民说。
如今,民权县在王公庄村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绘画产业基地,分别与河南大学、省市文联、美协等达成意向,在王公庄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美术创作培训基地,创建大学生文创研发基地,携手清华大学创办清华美院农道学堂。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从外出“打工经济”向本地“绘画经济”快速转变,农民绘画合作社建成落地,装裱、包装及画框制作等外延产业蓬勃发展,绘画产业链条拉长,村民在家门口有了更多就业选择。
创新——
适应市场需求拓宽销售渠道
“镜头前的作品是老虎下山,但我把它画得憨态可掬。”镜头前,画工赵全喜手拎画作,正在讲述着新作的寓意。
每晚,赵全喜都会来到网络平台,通过直播的形式推销自己的绘画作品。“最多的一天,销售总额超过了10万元。”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王公庄村打造了直播基地,为画工配备了专业的灯光、摄像、音响设备。
“除了把画作推上‘云端’,我们还成立了自己的网店,现在90%以上的绘画作品以销定产。”作为职业绘画经纪人,王建金一直在想办法拓展画作的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