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在路上,致敬初心,传递感动|第23次看见初心

若你问起,记者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想,是记录者、见证者,也是幸运者。这一份珍贵的幸运,来自脚下的泥土,来自笔下的真实,更来自在每一次新闻现场中收获的感动。

今天,是第23个记者节。绝大多数的记者,此时此刻都在追寻真相的路上。记着坚守,记着担当,记着传递。我想分享的是,今年9月成都市民原则居家期间,在基层一线的多个场景中,感受到的城市之光。

凌晨结束的发布会

传递权威信息让市民放心

9月7日,成都疫情进入“拐点”,全面打响用一周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的“总攻”。此时,成都市民原则居家已近一周,接下来的防控政策是否有改变?这成为市民们最关心的话题。

7日晚9时,在等待了近一天后,终于收到通知,晚上10点将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我和同事雷远东火速出发,赶到市政府汇合。

晚上11时20分,这场备受关注的发布会终于开始。台上的各部门发布人也是从指挥部“无缝对接”到会场。“成都从9月8日0时起施行分区分级社会面防控,具体措施为……”当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健委主任杨小广作出通报后,这条信息迅速进入采编环节,第一时间发出。很快,这条新闻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

发布会结束后,已近凌晨,不少记者选择在发布厅继续编发完稿件后再回家。当晚,最后一条稿件发出时,已是9月8日凌晨1时了。回家路上,成都初秋的桂香,渲染着宁静的夜,甜味沁人,抚慰着夜归人的疲倦。

从工厂到田间地头的“接地气”直播

传递温情与乐观

疫情之下,共克时艰。成都车水马龙不再,市民围着锅边灶台打转。作为新闻人,我们应该呈现出怎样的作品,来宽慰市民的心?从9月2日开始,我和摄影老师雷远东,开启了不同场景的直播。在双楠伊藤,我们见证了鲜肉备货量达平日10倍,成都菜篮子不慌;在高新西区,我们直击“防疫泡泡”下的药品生产一线。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