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长歌未央。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形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作为最古老的自源文字之一,仍在书写着中国人特有的人格风范。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黄河流域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约12.4万处,世界文化遗产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19处。它们,将史书中密密麻麻的铅字,化为可感知的存在,诉说黄河背后关于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演员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礼佛台演绎《文昭皇后礼佛图》(2021年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近年来,古老黄河灿烂文明夺目而出,国潮随之风起。在社交平台微博上,“汉服”话题有53亿阅读量;短视频平台抖音的“汉服”话题,播放量超过515亿次。广袖飘飘,衣袂摇摇,穿汉服,逛古迹,成为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具体表达。
“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活起来,把我们的优秀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灿烂的文化弘扬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也在认真思考的问题。”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
汉服爱好者在河南省修武县云台古镇表演
文化力量,是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
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正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以无数涓滴汇成千顷澄碧,奏响新时代的大合唱。
出品人:孙志平、王丁
监制:樊华、林嵬
统筹:吴炜玲
编导:董琳娜、张欢
记者:董琳娜、张欢、张彩霞、任卓如
摄制:张健
海报支持:夏勇
配音:吴炜玲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河南分社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