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江河奔腾看中国丨大河之“魂”(3)

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苍凉;也有“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一往无前;还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坦荡气概;更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襟怀抱负……

江河奔腾看中国丨大河之“魂”

2021年11月27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黄河在落日余晖映照下壮美如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华夏儿女在受惠于黄河的滋养时,也注定要面对母亲河的另一面。在早期的黄河治理中,唱响黄河号子意味着吹响了抗洪抢险冲锋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河号子(黄河号子)代表性传承人李富中说,生活在黄河两岸的先民在与洪水的抗争过程中,经常伴随着修堤筑坝、抢险堵口等劳动。为了共同的协作,渐渐地形成了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特殊声音——黄河号子。黄河号子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

江河奔腾看中国丨大河之“魂”

这是2022年9月21日拍摄的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在开封顺天门城摞城遗址中,时间是立体的。通过层层叠压的地层剖面,一眼就能分辨出年代的远近。考古人员说,在地下0米至14米处,自下而上叠压着战国、五代、宋金、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6座城池。这样的奇特景观,其实是一次次灾难的见证。辉煌的文明无数次被黄河泥沙冲毁掩埋,灾难过后,人们就地站起,城市一次次涅槃重生。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与自然界抗争,敢于胜利的一个民族。”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工会原常务副主席陈维达说。

江河奔腾看中国丨大河之“魂”

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观看展出的卜甲(2018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