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中科大生物系有3个课题入选,施蕴渝负责的“蛋白质分子设计的新技术研究”是其中之一。此后,她开始从事生物大分子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成为国内此领域的开创者之一。由施蕴渝主导的“生物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项目,获得199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与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上世纪90年代初,施蕴渝的实验室获得中科院支持,购得第一台可以做生物大分子溶液结构的500兆赫核磁共振谱仪,但是真正开展实验时,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她的态度是坚定的:“科学研究要专心致志,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波折。”施蕴渝领导的研究组解析了系列重要蛋白质的溶液结构,研究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功能意义。她还领导创建了中科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后来成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中小学生做科普,为本科生讲基础课,培养更多青年科研人才
安徽寿县,第一中学。台上,施蕴渝手持话筒,将自身经历和生命科学的知识娓娓道来;台下,学生们聚精会神,被她描绘的生物大分子世界深深吸引。从科学兴趣的激发到科研方向的选择,从打下扎实基础到心怀报国热忱,一个半小时里,施蕴渝在孩子们的心田撒下了科学的种子……
虽已年届八旬,施蕴渝仍多次走进中小学,为学生们开展科普讲座。“自小接触科学知识,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进而走上了科研道路;我也想将这份热情传递给孩子们。”施蕴渝希望能为小朋友们打开一扇科学之窗。
施蕴渝记得:2019年,在湖北麻城黄土岗镇中心小学,她给大别山区的孩子讲了一堂关于“血红蛋白及血红蛋白疾病”的科普课。同学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也深深打动了她,所以她越来越喜欢走出校园、奔赴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