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高校举行研究生毕业典礼。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但如果专硕依旧参照学硕模式进行培养,专硕除了名称不同、学费标准不同外,与学硕有什么不同呢?有不少学生认为,此举是学校为了多收学费以及应对研究生就业难,并不是为了提高专硕的培养质量。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看,也是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课程型硕士)。专硕的学制更短,有的只有一年,学完规定课程学分就获得硕士学位。
这种硕士培养能得到社会认可,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并不把硕士作为高学历对待,而是作为过渡教育,给受教育者职业化所需要的教育即可;其次是课程教学要求严格,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采取产教融合方式,开展项目式教学,让受教育者得到高强度的训练。
因此,讨论是否延长专硕学制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专硕的人才培养定位,专硕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学硕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完全不同的。其次,要根据专硕的人才培养定位,形成与学硕不同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要实行双导师制,推进产教融合等。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确定用多少时间实现培养目标了。
总之,比延长专硕学制更重要的,是明确专硕的培养定位,探索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提高专硕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为此,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对于本校的研究生培养规模、结构,具体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这类教育事务,应由学校的教授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负责,结合具体情况充分论证。这样才能形成本校的培养特色,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撰稿/熊丙奇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