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双导师”引领企业新型学徒成长(新视点)(2)

高质量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用人需求相契合。常州市人社局局长嘉秀娟介绍,自2015年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以来,常州市紧密围绕十大产业链,整合行业、企业和院校资源,累计投入补贴资金5000万元,培养企业学徒1.3万多名。

为了让技能型人才更好成长成才,常州市还健全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在校、在职和进一步提升阶段提供针对性培训,伴随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以臧灵为例,在职业学校接受3年或5年的技能人才培养,毕业后可以在职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如果想继续“深造”,还有进一步向上的培养通道。在常州,人社部门与学校、企业合作,有计划地实施高级技师研修活动或对接技能大师工作室资源,不仅为高级技师的研修提供平台,还能多元化培养后备技能人才。

“从操作工到技术员再到高级工程师,我的目标越来越清晰。”臧灵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培养,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更好地适应了新岗位的要求,也看到了未来职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常州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38万多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270人,还培养出一大批以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大奖获得者宋彪,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邓建军、张忠等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

《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