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网络商家虚假发货,究竟是为啥(百姓关注)(2)

商家虚假发货是否构成欺诈?武汉大学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系系主任张敏教授指出,虚假发货属于典型的合同违约侵权行为,商家需要承担违约责任。2021年“双11”期间,中消协共收集有关“虚假发货”类信息超22万条。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诚实守信是市场壮大、交易畅通的基础,必须持续强化对电商营销促销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管控。有专家表示,如果基于刷单或其他不正当目的,商家根本没有履约能力而虚构库存进行大批量虚假交易,这种情况涉嫌构成欺诈。

“平台要制定诚信经营规约,提高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根据情节对存在虚假发货等不正当销售行为的商家采取警告、罚款、下架商品或服务、平台禁入等措施。”张敏表示,平台要从诚信约束和消费者反馈双向发力,惩戒虚假发货行为。为了充分回应消费者遭受虚假发货后的维权诉求,平台可设定追评和二次评价来反映真实的购物体验。“目前,实施二次评价制度的电商平台经营者占比并不高,建议进一步推广至全部电商平台经营者。”张敏说。

有的电商平台已经提高了对虚假发货行为的惩罚力度,将惩罚赔付金额从商品实际成交金额的10%提高到了30%,且赔付金额最高不超过100元,最低不少于5元。汪女士在向客服投诉后,平台判定商家为虚假发货。除购买化妆品的退款外,她还收到了商家赔付的违约金。

张敏建议,消费者遇到虚假发货可采取“三步走”办法:先与商家沟通退款,并保存好聊天记录截图、订单支付物流信息等关键证据,方便后续维权;若沟通无果,可以向电商平台进行投诉或举报;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消协、12315平台等投诉。

《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