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应对干旱,是从未停歇的课题。
8月的宁夏,风吹稻香,纵横交错的水网滋养这片良田沃野的“塞上江南”。宁夏是沿黄河9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流淌在这里的黄河河段不足400公里,却几乎被视作宁夏的生存基础。
几个月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调度中心副主任吴晓峰和同事们内心是忐忑的。去年,宁夏全区遭受60年来最严重旱情。今年阶段性高温天气过程时有发生,降水和黄河来水也偏少。尤其在6月,当月宁夏气象局曾连续数日发布高温预警,全区平均降水量在3-6月较常年同期偏少51%,此外,进入8月,黄河上中游主要来水区间来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左右。
担心旱情“重演”,不得不提前谋划。一些地方开始轮灌、提前蓄水等用水调度。“完成供水工程岁修和跨临渠系建设,确保渠道安全畅通,引黄灌区提前20天开闸放水,解决工业园区、灌区农作物、重点养殖业用水及典农河、沙湖等重点湖泊湿地补水问题。”吴晓峰说,“加强田间用水管理,密切关注高口高地和灌溉难点热点,采取先下游、后上游,先高口、后低口,提前开灌、轮灌、错峰补灌等措施,削减灌溉用水高峰期供水压力。”
此外,针对局部地区出现的人畜饮水困难,采取集雨窖水和拉送水相结合方式,保障供水。同时,发挥“长藤结瓜”式抗旱保障体系的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中部干旱带扬水泵站全部满负荷运行,唐徕渠、惠农渠首次实现跨渠道、跨县区、跨沟道的“三跨步”水网联调供水,沙坡头南、北干渠向七星渠、跃进渠跨渠联调补水,保障各业用水安全。
干渠轮灌秦汉渠灌区“率先度过首轮用水高峰”
秦汉渠今年全面实行干渠轮灌制度,实现高水位、大流量集中灌溉,提高用水效率。秦汉渠管理处处长周小生向记者介绍,河东总干渠提前一周放水,“4月22日放水,重点解决2.87万亩春小麦头水旱情问题。”管理处还提前将四大干渠加水至满负荷,“比去年提前13天。”因为提前放水,灌区在6月高温少雨时期“率先度过首轮用水高峰”,而后还能调整流量80m³/s支援河西灌区。
秦汉渠灌区是宁夏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宁夏引黄古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总干渠1条(河东总干渠),干渠4条(秦渠、汉渠、东干渠、马莲渠),支干渠2条(农场渠、波浪渠),灌溉面积108万亩。担负着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市17个乡(镇)和8个国营农林场的农业灌溉任务,同时为盐环定扬水、扁担沟扬水、银川都市圈东线供水工程和吴忠城市水系提供水源。
“以前农户们还不一定能接受错峰轮灌,但经历过去年的大旱以后,今年都很配合了。”周小生说。
在错峰轮灌之外,秦汉渠管理处严格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严控水指标,加强用水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规范供用水计量工作,狠抓扬水泵站管理,建立预警通报机制,合理安排灌区用水,发挥调蓄水库、应急抗旱井等补灌作用,统筹解决渠道稍段、高口高地和扬水等灌溉难题。
此外,秦汉渠灌溉管理平台也被应用,推进全渠道控制应用研究由农场渠向整个灌区拓展;落实渠道“三定”巡护制度和领导巡渠查岗制度,紧盯旱涝急转特殊时段,利用“巡渠通”APP,做好渠道、水闸等巡查和信息上传工作,加密夜间、极端天气、渠道加减水以及险工险段等特殊工况下巡护频次。
截至目前,秦汉渠灌区累计取水6.6亿立方米,占水利厅下达夏秋灌引水指标的83%,比去年同期少引6000多万立方米。“近期管理处正积极筹备停水前最后一轮农业灌溉任务,以及停水后东干渠上下游砌护工程的准备工作。”周小生介绍。
“全力保障灌区42万多亩农田灌溉及灌区61万群众饮用水”
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的盐环定扬水工程,供水范围辐射陕甘宁3省6县(区),涵盖人饮、农业、工业、生态等领域,解决受水区61.2万人及130多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盐环定扬水管理处副处长杨存告诉记者,到8月19日,盐环定供水系统已安全行水126天,引水1.11亿立方米,完成全年引水计划的74%,较去年同期多运行10天,多引水928万立方米。目前灌域整体用水秩序良好,无大面积旱灾情况。
提前灌溉、错峰用水……一些抗旱保灌措施在盐环定扬水灌区实施。杨存介绍,今年春灌(4月2日开机)较往年提前6天开机放水,延期4天停机(5月17日停水),多引水928万立方米,缓解供水压力。
通过“长藤结瓜”方式,协调宁夏盐池县隰宁堡、石山子、杜窑沟等水库提前蓄水355万立方米,同时为陕甘宁三省六县(区)的人畜饮水及工业库池蓄水1438万立方米,与农业用水错峰,缓解夏秋灌抗旱保灌供水压力。在农业用水高峰期,紧急启动盐池县杜窑沟、隰宁堡及石山子水库抗旱应急水源向农业蓄水池补水380万立方米,限制工业用水,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杨存透露,目前,盐环定系统运行机组32台(套),日均引水流量10.5立方米/秒,日均引水量89万立方米,灌区主要种植作物黄花夏秋灌供水已结束,玉米及牧草进入最后一轮灌溉期。
“在夏秋灌农业用水的最后关键阶段,全处干部职工将全力保障灌区42万多亩农田灌溉及灌区61万群众饮用水。”杨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