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从荒山到氧吧首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的二十三年

“自从接手了观音山这个项目,我就跟自己讲没有退路。”8月,盛夏,花甲之年的黄淦波坐在我国首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间会议室里,说完这句话,微微一笑。他的身后,是一幅描绘观音山全景的画作,画作上的玻璃映着他的身影,一时间,他和画作仿佛融为一体。

黄淦波,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从1999年到2022年,亲历了这片土地从荒山到氧吧,从“烫手山芋”到炙手可热的景区。“我们一直在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从荒山到氧吧首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的二十三年

荒山之忆

8月初的一个傍晚,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下起雨,空气中夹杂着草木味道,下山的人加快了脚步,躲雨的人聚在屋檐下有说有笑。

对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来说,观音山是一个特殊存在——在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在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珠三角东岸中心城市,这里是鲜有的一片“氧吧”、“绿肺”。

但二十多年前,并非如此。那时的这片土地,是一座座在地图上很难找到、长满杂草的荒山。

据介绍,1997年,樟木头镇石新村村委会准备以5.28平方公里山林为主体,筹资兴建东莞市观音山森林公园。后因资金困难,1999年11月,村委会与黄淦波签订联合开发协议。

当时的黄淦波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当年身边人都忙着建工厂、做产品,我却要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保护开发这片山林,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也比较困惑,因为没做过类似的事,怕经验不足。都说做成一件事,要天时、地利、人和。接手观音山,只具备了天时。”黄淦波回忆,当时各地都在推进旅游战略,致力发展旅游经济。“地利”呢?当时的观音山不仅周围道路不通,甚至通信都不畅,“人和”呢?几乎所有亲朋好友都反对。

“但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而且那时接手观音山,可以说是救人于危难,最后经过慎重考虑,我认为接手之后可以保护这片森林,助推当地文化提升,还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最终,黄淦波决定大干一场。

“当时的东莞,不缺工厂,不缺产品,不缺项目,但缺绿色。虽然创业艰苦,但辛苦在前人,福祉在后代,想到三十年、五十年甚至几百年后,观音山可能成为文化名山、旅游胜地。”黄淦波说这也成了一个巨大动力。“眼光要长远,如果把这件事放在时空里,五年,绝对不能成功,十年,可能有30%的成功率,但如果把目标放在五百年,只要开了个好头,就一定成功。”

从荒山到氧吧首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的二十三年

1999年建园,黄淦波确立了“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长久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文化立园”的发展战略。

对古树名木建档立册,对珍禽异兽栖息地设立特别保护区,对水源地圈定保护......这对当年的观音山来说,都只是一个开始。

在黄淦波的思维里,靠“卖山头”甚至“砍树”获得发展,是林业产业初级阶段,即1.0版;保护森林,“看树”,靠政策补助生存,是2.0版;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借助“生态景观”获得经济效益,是3.0版。而通过“文化品牌”和“文化底蕴”获得可持续发展,是林业产业的4.0版。“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将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优质旅游承载文化,也可以让文化通过载体传播更广更久。”

养山之获

2003年,观音山开始对当地百姓免票。很多人早上来锻炼,下班来休憩,“虽然损失了部分门票收入,但回馈了社会,回报了当地。”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说。

从荒山到氧吧首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的二十三年

2005年12月,观音山获得原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首家由民营企业参与保护、开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虽然过去17年,但黄淦波依然感触良多,“为民营企业颁发国家森林公园的殊荣,体现了政府对民营企业保有很大期望。”

推荐阅读

军事

  • 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何以失败 美日联盟蒙上阴影

  • 土耳其打死36名库尔德工人党成员 跨境打击行动持续

  • 军事作家:沈飞六代机比成飞更狂野 引发国际广泛关注

  • 越南要对快递进口小额商品征税 免税政策终结

  • 韩国特殊时期 来了位特殊客人 布林肯深夜访韩引发关注

  • 尹锡悦或将亲自出席弹劾案庭审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