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一套制度三方解忧(深阅读·关注长期护理保险)(3)

机构服务质量也上了新台阶。走进全康诊所器械室,记者戴上手功能康复训练手套,手指不自觉地伸展,再缓缓蜷缩。“我们购入专业仪器,帮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姚田介绍。

“市里建立定点护理机构社会化评鉴机制,即墨有全康诊所等3家机构被评鉴为全市A级单位。”史修伟说。

2021年,青岛市新增定点护理机构198家,其中农村地区新增116家。青岛市享受待遇人数达到4.2万人,其中农村参保居民1.8万人。

保险支付标准提高,刘淑贞生活压力也小了。“过去每月买药花近1000元。”刘淑贞翻出医药单,“现在,经过报销,药费自付四五十元,生活照料1小时只花5块钱。”

工作有着落了——

培训并聘用农村劳动力为护理员

生活渐好,刘淑贞盼着赚点钱。“可俺没啥文化,又不能离村,能找到啥活?”刘淑贞皱起眉。

每次护理员服务,刘淑贞便在旁趴着看,久而久之,“偷学”了不少技能。听说护理机构面向村里招人,刘淑贞动了心:“俺能试试不?”

护理机构也需要刘淑贞。“村里业务多,人手不够用。从城区聘护理员,还得额外支付吃住行等费用,增加了成本。”姚田说,“2021年,市里出台新政策,聘用闲居在家的农村妇女为护理员,就地就近就业。”

服务质量要保障。“市里鼓励各区县优先在农村开展技能培训。我们开设培训学校,免费为农村妇女进行岗前培训。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培训1200人次,就业率达93%。”史修伟说。

规范培训后,刘淑贞成为一名护理员,服务同村8位老人。如今有了工作,刘淑贞眉开眼笑:“每月工资2000多元,工作离家近,也不耽误照顾父母,一举两得。”

邻居于老太是刘淑贞的服务对象之一。老人脑梗多年,说话困难,半身瘫痪。

服务时,刘淑贞帮老人换下衣裤,耐心擦洗。接着,她拿出工具箱,左手持梳子,右手持剪刀,手起手落间,帮老人拾掇得清清爽爽。

刘淑贞临走前,于老太缓缓从枕下摸出了什么,放在她手心,又拉住她的手,久久不松开。

“每次来,老人总会把舍不得吃的留给俺,有糖、牛奶、地瓜干。”刘淑贞离开后,手心里的几块糖还有温度。

“现在生活还愁不?”记者问。

“现在呐,生活盼头足足的。”刘淑贞腼腆地笑了,“不仅赚到了钱,他们说,俺这还叫找到了自个儿的价值。”

本期统筹:张佳莹

《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