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已成为继热力、电力之后的新的生产力。2022中国算力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7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降低算力门槛”的思考,“我们希望算力能够跟电力一样‘即插即用’,但实际上算力跟电力不同,它的使用是需要门槛的,我们希望能够降低算力的门槛。”
“东数西算”实际上是“东数西存”
邬贺铨认为,数据分为冷数据和热数据,“热数据主要是一些需要实时性计算的数据,相比之下冷数据就不需要实时性了,国家的八大算力枢纽,实际上西部主要是处理冷数据,当然还有本地的一些数据,而东部主要是热数据。”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人类历史上90%的数据都是过去几年产生的,50%是短短两年产生的,意味着两年之前的数据肯定都是冷数据,而且两年之内产生的数据也有很多是冷的。预见到2025年的数据量年均增长30%。最近产生的数据是热数据,但是热数据经过一周或者几个月以后,也要变成冷数据。一般的统计,冷、温、热的数据分别占到80%、15%和5%,也就意味着‘冷’是主要的。冷数据主要是存储,对冷数据来讲,计算不是常态。要这样算,东西部分别是热数据和冷数据,照这样算,‘东数西算’实际上是‘东数西存’,主要存在西边,当然偶尔会有一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