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三星堆出土中分石人,与金沙石跪坐人“撞发型”(2)

一跪一站,两者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意味着石人与青铜立人的身份迥然不同,表现的应该是奴隶、战俘或犯人这样的下层人物。在举行祭祀仪式时,它们和其他祭品一起被集中掩埋,献祭给神灵。

三星堆出土中分石人,与金沙石跪坐人“撞发型”

金沙出土石跪坐人像

但根据石跪坐人像的“跪姿”,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仔细观察,石人虽然双膝跪地,但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大腿和身躯并没有直立。

据文献记载,古人两膝着地伸直腰股为跪,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上为坐。而“坐”,是一种古老的礼仪习俗。既然石人像的姿态并非是带有惩罚性质的跪姿,反而是带有礼仪色彩的坐姿,那么他的身份自然也就不是低微的奴隶或者战俘。

《吕氏春秋·顺民篇》记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商汤王灭夏之后掌管天下,遇大旱五年颗粒无收。于是汤剪断自己的头发,以木压十指而缚之,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祭品,向天帝求福。百姓愉悦,天降大雨。

由此推测,石人像与文献中“桑林祈雨”的汤王相似,可能是主动献身祭祀的人,在古蜀社会可能象征着当时掌管宗教权力的巫师。

不过,这些看法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三星堆及金沙出土的石跪坐人像的身份仍然有待讨论。

三星堆出土中分石人,与金沙石跪坐人“撞发型”

金沙出土石虎

与这批石人相伴而出的还有10只石虎,均为伏卧状,身体呈灰黑色。整体看上去,威猛而狞厉,自然而拙朴。

其中一件身长近30cm的石虎是其中的“门面担当”。额头两侧阴刻的胡须,其后阴刻的两个“目”字形眼和三角形卷云耳,栩栩如生。在虎的口内、嘴部、胡须间、头顶耳间涂满了朱砂,艳丽的色泽十分传神。同时,前爪前伸,后腿凸起,后爪弯曲卧于地上,细部刻画也十分细腻,是商周时期不可多得的石刻圆雕艺术精品。

金沙石人和石虎鲜活的造型,不仅见证着古蜀王国的宗教、风俗和手工技艺,也为中国雕塑艺术提供了新的材料。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