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对乡村振兴 他们有这些直观感受(3)

中国农大教授朱启臻:

城乡有互动,乡村振兴才更有希望

对乡村振兴 他们有这些直观感受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受访者供图

房子破旧、低矮潮湿,道路泥泞,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记忆中大峪沟村的样子。但现在,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到村里住,既是调研,也是在记录家乡的变化。

每次回到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朱启臻都会和村民聊起村里的不同。村庄整洁了,环境变好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提升了,过去限时供应的自来水现在一天24小时供应,水质还变好了。村民盖起新房,日子富足起来。朱启臻甚至专门做过比对,发现现在村子的“物业”管理比一般城市居民小区的管理还到位,村子有固定的保洁员,有专人进行垃圾分类。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明显有变化,没人再随手乱扔垃圾,习惯性地把自家庭院收拾得干净整齐,经常要栽种一些花花草草进行点缀装扮,村民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现在的大峪沟村,更像是一个大花园。”

村里人感受到了变化,村外人也都知道现在的农村住着比以前舒服。朱启臻称,过去的乡村之所以衰败就是因为没有人,特别是没有年轻人。农村环境转变了,年轻人愿意回来居住、回来创业,农村产业就发展了,乡村就更兴旺了,这是一个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大峪沟村就有好多年轻人准备回村发展民宿,搞融合产业。城乡有了互动,乡村振兴就多一条路子,才更有希望。”

不过朱启臻谈到,北京农村变化之所以大,离不开党委的领导、政府的支持。但未来北京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还有两个方面需要认真研究、下功夫。“一方面是产业发展,要有意识地去发展适合北京地区的产业,乡村发展才可持续,不能全靠党委政府。另一方面,北京的传统村落已经很少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恢复尤为重要。如果我们传统的东西丢得太多,老百姓的幸福感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留住乡愁、留住乡村文化,把乡村的根留住,在未来的乡村振兴中至关重要。”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