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对乡村振兴 他们有这些直观感受

时间走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传统的乡土中国,正在演变为新的城乡中国。全国数十万行政村、上百万自然村,踏上振衰起敝的道路,重新寻回失落的乡愁,建设现代化的美丽故乡。

作为首善之都的北京,振兴中的乡村又是怎样的呢?自北京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以首善标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重振,人才回归、文化再兴,三农面貌欣欣向荣,正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五年过去,在新一届党代会召开之际,重读北京乡村的五年振兴之路,我们回看北京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或许会对这个城市和乡村,有不一样的感触。

“老田农业”田从和:

农业是苦,但有“魔力”

对乡村振兴 他们有这些直观感受

老田农业家庭农场负责人田从和。受访者供图

房山区良乡镇东石羊村南的“老田农业家庭农场”,59岁的田从和每天早上6点至晚上7点一直都会泡在自己的200亩地里,365天一天不落空,草莓、鲜食番茄、西甜瓜、黄瓜、芹菜、菜豆……都是他的“挚爱”。这几年,在北京找老田学种地的人越来越多,他时常奉劝大家,如果不特别热爱土地、热爱农业,就别“掺和”农业。可真遇到追着他学农的年轻人,老田就只把农业的光环讲给他们听,“等他们真一头扎进农业,自然就知道苦,但那时也舍不得离开农业了。”老田说,这就是农业的“魔力”,也是自己为乡村振兴招揽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点小心思。

田从和30多岁就开始干农业,转眼就从“小田”变成了“老田”,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这两年却琢磨起了无土栽培。老田说,2019年,房山区政府为了试验无土栽培,帮他在六个大棚里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施,过去需要人工挨个施肥浇水的大棚,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观察棚里植物的长势、温湿度、光照情况、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遥控机器工作。他手里还有一张政府发的“补贴卡”,买农资可以优惠不少。老田说,他反正是尝到了乡村振兴、科技兴农的甜头。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