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北京北海公园,一位小女孩在湖边学打花棍,享受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新京报记者薛珺摄
除丰台区全域及昌平区部分区域外,全市其他地区社会面防控措施分区分级有序放开。居家办公地区调整为正常上班;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正常运营,逐步推进公交、地铁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中小幼分期分批梯次返校;快递、外卖服务人员可进入小区(村);安全有序放开装修、改造、改建、维修等“散装散建”生产活动;恢复旅行社经营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餐饮经营单位开放堂食服务……
46天之后,一个车水马龙、烟火如常的北京正在稳步重新归来——6月5日,北京宣布自6月6日起,除丰台区全域及昌平区部分区域外,全市其他地区进一步分区分级动态实施社会面防控措施。这意味着北京大部分地区的疫情防控将进入常态化阶段,北京此轮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自4月22日首次发现感染者,北京本轮疫情可谓来势凶猛。当时流调显示,此轮疫情已隐匿传播了1周,到4月27日新增病例即达到了50例,突破历史单日新增的最高值。这是自2020年以来没有过的状况。4月27日以后,个别聚集性疫情暴发,导致单日新增病例再次出现高峰。此后,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疫情交织,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一度严峻复杂,直到5月28日开始,北京本轮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此番疫情防控成果得来殊为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结果。其中,有广大医务疾控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等防疫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连续奋战,有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们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辛勤奔忙,也有被网友亲切称为“中国好邻居”教科书般的自我隔离与主动担当……正是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奉献与担当,构筑起了坚强的防疫屏障。
▲6月3日,北京龙潭西湖核酸检测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环境消杀。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这一个多月时间里,面对疫情反弹升级的严峻形势,作为超大型城市的北京,既要及时切断病毒传播链,筛查“感染存量”,遏制增量,又要最大限度保障城市运行和社会生活稳定有序。每一次分区分级调整的防疫措施,每一处风险等级的评估判断,每一份流调溯源的信息发布,都是在应变克难中,与病毒拼速度、拼韧劲,周密护佑每个个体的生命安康。这短短46天时间,也再一次验证了“北京速度”。
在这46天时间里,餐馆暂停堂食、电影院暂停营业、部分公共交通也临时停运了,一些公园景点限流乃至关闭……每个行业都面临着一定的冲击;而对市民来说,从劳动节到端午节,失去了与朋友相聚的机会,暂停了远途旅游的计划,有的不得不居家办公,有的受限于工作性质,则工作也停顿了。但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接受了因疫情造成的这些不如意,正是每位市民在防疫面前让渡了部分“便利”、主动担当,才有了今天这份弥足珍贵的防疫成果。识大体、顾大局的首都市民,配得上这份战疫成绩!
事实上,自5月28日以来,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社会面即开始陆陆续续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从初期的“暂停”“限流”到如今的逐步放开,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到“攻坚扫尾”再到“扫尾清零”,梳理这一个多月来的疫情防控工作,每一阶段防疫策略的调整,都在力求精准打击病毒传播的要害处,快速有效应对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用心用情,撑好防疫“每一篙”。
▲5月29日,北京封(管)控区外的购物商场开始恢复营业。图为朝阳区国贸商城,市民扫身份证进入。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
当然,越到“扫尾”阶段,越不能掉以轻心。尤其考虑到,北京局部仍有社会面零星散发病例,每日新增本土感染者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疫情形势依然起伏不定。比如,6月3日单日新增本土感染者数下降到10例以下,但6月4日,又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6例,疫情的隐匿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狡猾与凶险还不容我们放松警惕。
因此,全市社会面在核酸筛查、坚持社区(村)24小时卡口值守、参加聚集性活动严格测温扫码并查验核酸检测证明、加强重点人员防疫管理等方面,仍将继续保持从严从紧、压实四方责任。这是为巩固向好态势,严防反弹风险的必要之举,更是常态化防控的重要内容,仍需市民充分理解和配合。
北京本轮疫情的防控成果也再次表明,我们的各项防控措施经受住了检验,是科学、有效的。接下来,还需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不等于“大撒把”,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仍要继续夯实、四早要求仍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各方都能根据防控政策变化及时明晰责任归属,做到尽责担责不失责。
而市民在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日常防护的同时,在进入公共场所时,还需配合扫码查验等措施。与此同时,符合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和儿童需尽快接种疫苗,已完成基础免疫半年后的市民,也请尽快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努力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疫情在向好,未来终可期,让我们珍惜这座车水马龙的城市,也共同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烟火如常。
校对/赵琳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