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北京龙潭西湖核酸检测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环境消杀。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这一个多月时间里,面对疫情反弹升级的严峻形势,作为超大型城市的北京,既要及时切断病毒传播链,筛查“感染存量”,遏制增量,又要最大限度保障城市运行和社会生活稳定有序。每一次分区分级调整的防疫措施,每一处风险等级的评估判断,每一份流调溯源的信息发布,都是在应变克难中,与病毒拼速度、拼韧劲,周密护佑每个个体的生命安康。这短短46天时间,也再一次验证了“北京速度”。
在这46天时间里,餐馆暂停堂食、电影院暂停营业、部分公共交通也临时停运了,一些公园景点限流乃至关闭……每个行业都面临着一定的冲击;而对市民来说,从劳动节到端午节,失去了与朋友相聚的机会,暂停了远途旅游的计划,有的不得不居家办公,有的受限于工作性质,则工作也停顿了。但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接受了因疫情造成的这些不如意,正是每位市民在防疫面前让渡了部分“便利”、主动担当,才有了今天这份弥足珍贵的防疫成果。识大体、顾大局的首都市民,配得上这份战疫成绩!
事实上,自5月28日以来,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社会面即开始陆陆续续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从初期的“暂停”“限流”到如今的逐步放开,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到“攻坚扫尾”再到“扫尾清零”,梳理这一个多月来的疫情防控工作,每一阶段防疫策略的调整,都在力求精准打击病毒传播的要害处,快速有效应对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用心用情,撑好防疫“每一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