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南疆百年“乐器村”技艺传承“声声不息”(2)

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制作技艺,1999年,疏附县就将村里的乐器制作专业户组织起来建立民族乐器作坊。2000年,国务院命名该村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在广东省对口援疆的帮扶下,村里还建起一座民族乐器博物馆,展陈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汉族等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百余件乐器,还有村里手艺人制作的“镇村之宝”——全长3.39米的热瓦甫、4.7米的都塔尔、4.95米的萨塔尔和巨型手鼓。

在国家、自治区和县财政支持下,村里像热合曼·阿布都拉这样的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及民族乐器作坊工匠,每年都会得到1万到4万元的补助,使他们能专注于民族乐器制作和传承。现在,“乐器村”手工生产的乐器达27类、50余种,维吾尔族传统乐器不仅得以传承,还焕发出新的光彩。

近年来,吾库萨克镇还将小学课外实践课搬到了“乐器村”,学生可以实地观摩乐器制作过程和演奏技巧。董彦涛说:“孩子们从小接受熏陶,能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