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本身”
“如果你站在我面前,看到我的样子,你就会一下子知道,我完全是一个失败者。”
“我是一个很卑微的人”,这是陈直在采访过程中重复了三次的一句话。他并没有因为走进校园,而脱下自卑的外衣。在陈直的世界里,读书并非是人生的上升通道,他认为,读书是认识自我世界、社会世界、自然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如果将追求“我是谁”的答案寄托于读书,是平庸且肤浅的。
在之前大约十年的时间里,陈直是带着严重口吃在社会中工作和生活的,在此期间他遭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各种困扰,让他变得更加内向、孤僻、不合群……所以他选择在书本世界中寻求出路。“读书对我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我曾想过,如果我能够成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成功者,我还会不会去读书,去读哲学。”
“我不认为我们的‘日常’本身,就是‘我们的自己本身’,除去‘日常的、浅薄的、非本真的、不真实的自我’,我们有更深层的‘自我’。”这是陈直反对“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的理由,也是他读海德格尔“本真性”概念上得出的思考。
“读书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本身。”陈直说,读书与所谓的改变命运、实现阶级上升,在本质上没有一丝一毫关系,阶级上升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不应该通过“个体的读书”来得到“个体的解决”,“这是本末倒置,如果我们提倡多读书的目的是功利的,那还不如不读书。”
直到现在,陈直还是经常做梦,一觉醒来,梦就消失了。哲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梦境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可在陈直的梦里,他却找不到现实的出口。陈直说,他时常在现实与自我的世界里徘徊,“面对现实的时候,我有时会产生自我怀疑,读哲学的时候就不会。所以我一直读哲学,哲学使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