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珍视守“沪”的社区志愿者|新京报快评

珍视守“沪”的社区志愿者|新京报快评

▲4月3日,上海奉贤区柘林镇新寺社区,一名志愿者驾驶自己的车辆运送物资。图/新华社

这个春天,“社区志愿者”成为社会的焦点。

在上海疫情的封控中,社区志愿者们成了最“细枝末节”处的连接者。他们经常从天刚亮一直忙到披星戴月,在社区中负责不同的工作,保障着社区的正常运转。

各地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志愿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形成了政府救助之外的民间互助。在本轮上海疫情的封管控过程中,社区志愿者们同样默默无闻,充当桥梁,为社区居民送去温暖与希望。

本轮疫情以来,上海市的注册志愿者数量持续增加,不少居民走上服务互助之路。而不断增长的数字之下,那些温情的、有力的互助之举带来了更加感人的力量。

比如,擅长做表格的“表哥”“表姐”们,制作了一份份共享文档,详细记录小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物资情况、医疗需求、核酸路线等,从工作日程到核酸检测结果,从拼单列表到送货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有的线上志愿者将精力放在分析小区的“风险地图”上,他们根据“风险地图”中阳性病例的产生特点,给出小区环境检测建议,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还有的志愿者通过各种途径找来蛋肉供应商的联系方式,团购大量鸡蛋肉蔬等,以“零加价”的方式出售给社区其他居民,还特意留出物资给社区里不会团购的老人。

珍视守“沪”的社区志愿者|新京报快评

▲4月11日,社区志愿者在为刚到小区出入口的一批生活物资喷洒酒精,进行消杀。图/新华社

可以说,正是这些疫情下的互助,这些“细枝末节”处的温暖,凝结成了这座城市新的“防护线”,给了居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希望。而在这个节骨眼上,诸多微小的善举、细碎的工作,鼓舞着更多人勇敢地站出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为城市传递更多的光与热。

这些社区志愿者,他们穿上防护服成为可靠的“大白”,脱下防护服可能就是那个住在隔壁的邻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却都是一个个普通的默默无闻的平凡人。

没有站在光里,但他们勇敢地成为了照亮别人的光。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这座城市上演。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志愿者们每天面临的巨大压力。疫情封控之下,上海的很多医疗、供给等都在超负荷运转,志愿者们也是如此。

因志愿活动被感染病毒或许只是个例,但对志愿者的保障却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命题。无论是配合开展核酸采样的志愿者、团购蔬菜肉蛋的“团长”,还是负责整栋楼对外协调的“楼长”们,我们都不能在称颂他们付出的同时忽略其承担的压力与风险。

从政府层面看,可以调整优化社区防疫环境,为志愿者们提供足够的防护、消杀设备,增加支援力量。此前,在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文明办也提到会进一步做好志愿者保障激励工作,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已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免费提供最高赔付50万元的“守护志愿者”特定保险等。在此基础上,提供志愿者的心理疏导等服务也十分有必要。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对社区志愿者们也需要多一份理解与支持,换位思考,尊重、体谅志愿者的付出和辛苦。

城市不是一座孤岛,形形色色的志愿者们搭起了一架架沟通的桥梁,也织就了这座城市互助的底色。而这,也是战胜疫情的信心所在。

撰稿/拾微

校对/王心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