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工匠之路(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工匠之路(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图为广州城市风光。影像中国

仍是混凝土。仍是砌一堵墙。几个年轻人已不知道在这栋3200平方米的建筑物中,度过了多少个日子。他们夙兴夜寐,披星戴月。混凝土,已然成了他们的“爱”。

说到混凝土,我们每天面对的一面又一面墙,里面便“装着”混凝土。混凝土早已和现代人的生活不可分割。

但是,一般人似乎对混凝土并不“感冒”,尤其是年轻人。在成为静态之前它是灰色的流体,粘在衣服上不好洗,味道也不好闻。工作服、安全帽和它是“标配”,写字楼、电脑与它“绝缘”。它属于施工现场,那里工程车来往穿梭,脚手架高耸入云,到处是坑坑洼洼,泥水遍地。

可这几个年轻人却喜欢。

此刻,他们正在集训。陈君辉是指导者,林怡峰、谢健强是训练者。训练地点位于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这里有3层楼,上上下下328个施工节点,与实际工地一模一样。若想知道“房子是怎么盖成的”,这里就有答案。

我去的时候是去年8月,岭南正是燠热之时,动一动便是一身汗。几个年轻人穿的工作服,前胸与后背已被汗水洇得变了色儿。他们正对照图纸,量、锯、夹、装……由于专注,对我的到来浑然不觉。

旁边,是他们训练的成果。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端详和触摸尚未成型的混凝土建筑:主体是墙,又像一个缩小版的门楼,有檐,檐上有木纹;有拱梁,曲线流畅;有柱,柱间“挖”槽,横贯上下。

我戴着安全帽,弯腰进去,又弯腰出来;绕了一圈,又绕了一圈。我在想:这样一个“建筑”,一般工匠应该都能做。只是,若要在几天之内完成呢?再将时间压缩,以小时计呢?并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评委掐着表,而且在异域他乡。这些20岁出头的年轻人,是怎样顶住各种压力完成的?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