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新华全媒+|多种一棵树,多“长”一捧米

新华社天津3月12日电(记者王井怀)植树节之际,春风拂面,树梢已吐出新绿。走在田埂上,崔凯筹划着翻犁一遍稻田,为春耕做准备。他脚下是3000亩国家级粳稻繁种育秧试验田,身后则是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区。

“以人工林为主的绿色生态屏障从三面包裹着试验田,像一个天然大棚,让育种有了好环境。”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崔凯说。

这位“80后”科研人员介绍,人工林形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土水温湿协调、花鸟鱼虫共生,这对农业生产很重要。“以试验田为例,2021年亩产达到1150至1200斤,较上年增产15%左右”。

新华全媒+|多种一棵树,多“长”一捧米

天津绿色生态屏障区内的一处稻田。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天津虽然没有荒漠化风险,但地处渤海湾,土壤盐碱化较重。2018年,崔凯前来考察育种基地时,这一带土壤含盐量达到5‰,而水稻生长对含盐量的要求是2‰左右。

当时,这片刚刚清理过小企业的土地上光秃秃的,风沙也比较大。“水稻怕倒伏,降低产量,也不利于科学育种。”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滕奉魁说。

“绿色生态屏障改善了试验田的田间小气候。”滕奉魁说,在各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现在土壤含盐量降到2‰至3‰,PH值也降到7至8,风沙天气几乎看不到了。

如今,国家级粳稻繁种育秧试验田的外围植林木,空中飞水鸟,田间种水稻,水中有游鱼,稻下养螃蟹。这里成为当地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场所之一。

“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也守卫了千里粮田,维护着粮食安全。”崔凯说。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