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共完成造林种草666.67万公顷。其中,完成造林360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06.67万公顷。此外,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44万公顷。
《公报》显示,科学绿化迈出重要步伐。国办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29个省份制定科学绿化实施意见。首次实行造林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造林完成任务上图率达91.8%。组织开展了20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公报》显示,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编制印发“三区四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及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专项规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谋划启动66个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完成天然林抚育113.33万公顷,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分别完成38.08万公顷和2.39万公顷,长江、珠江、沿海、太行山等重点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34.26万公顷,三北工程完成造林89.59万公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造林21.25万公顷,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33万公顷,建设国家储备林40.53万公顷。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完成退化林修复93.33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万平方公里。
《公报》显示,城乡绿化美化统筹开展,新增43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全国累计建设“口袋公园”2万余个,建设绿道8万余公里。草原和湿地保护修复切实加强。国办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15个省份出台草原保护修复实施意见。开展草原生态修复156.26万公顷。出台《湿地保护法》。新增和修复退化湿地7.27万公顷。荒漠化防治稳步推进,在7省区开展荒漠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续建9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公报》显示,全国林长制体系基本建立,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基本建立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27个省份建立林长会议、部门协作、工作督查等配套制度,17个省份出台林长制考核评价办法。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加强,全国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受害草原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成效初步显现,扩散趋势有所放缓。全国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面积分别达966.67万公顷、1373.33万公顷。
同时,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国经济林面积保持在4000万公顷以上,完成油茶林新造改造25.13万公顷。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0.93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2%。林草碳汇工作扎实推进,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增汇潜力评估和关键增汇技术研发。在浙江安吉建立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机制。国土绿化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启动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部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国土绿化关键技术研发。首次发布我国主要草种目录,28个省份发布乡土树种名录。
3月12日是我国第44个植树节。近年来,全国绿化委员会创新推出了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8大类50多种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各级各类义务植树基地体系逐步完善,“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持续推开,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