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全国三八红旗手 女科学家高利:守住国门生物安全

荣获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的高利,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高危病原研究室主任,她所从事的小麦矮腥黑穗病相关研究,对于国内生物安全极为重要。新京报记者对话高利,挖掘荣誉背后,农业科学家的奋斗故事。

全国三八红旗手 女科学家高利:守住国门生物安全

高利(中)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在田间做查找病原菌研究。受访者供图

研究危害极大的国际重要检疫性病害

高利研究的小麦矮腥黑穗病,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检疫性病害,也是在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极难防治的检疫性病害之一。2007年,该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录入,高利介绍:“小麦矮腥黑穗病,我们也称它为小麦一号病,因为它在小麦的检疫性病害里是非常重要的对象。”

截至今年,小麦矮腥黑穗病已经被世界40多个国家列为重要检疫性病害,主要通过小麦进口传入我国。据近几年的数据,我国小麦的进口量平均能达到400万吨,一旦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传入我国并蔓延,将会给我国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高利说:“这个病菌会导致田间减产,严重时能达到75%以上,甚至绝产。”

“这个病原菌的存活能力很强,它的冬孢子被人和动物吃下去后,排泄出来,依旧能够存活。”高利说,小麦矮腥黑穗病原菌一旦出现,便难以根除,因此需要提前防疫,“这个病原菌寄主达到八十多种,一旦传入我国,就是后患无穷的一种病害。”

2013年,高利回国,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回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工作,将全身心投入到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研究当中。她说:“小麦矮腥黑穗菌的检疫,是非常困难的,有一种和它很相似的病菌叫做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如果没有经验的话,这两者在显微镜下看,也看不出区别,特别是海关的检疫,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所以我有这个社会责任去做一些工作。”

守住国门生物安全

就在今年二月,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其中,就特别提出,俄罗斯小麦,是指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且未发生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地区种植的,仅限于加工用途的春小麦。这表示,我国对小麦矮腥黑穗病有着严格的检疫措施。高利说:“一旦在海关发现这个病,那么这批小麦就会被扣住,无法进入我国。为的是保护我国的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

高利回忆,如果在海关发现该病病害,那么代价是不计成本的。“一旦发现,不管是几万吨还是数百万吨,不能进入境内就是不能,这对国内的粮食影响还是很大的。”小麦矮腥黑穗病主要通过种子和土壤传播,或者是通过集装箱传播,在我们国家的新疆地区,周边接壤的六个国家都是这个病菌的疫区,高利介绍:“新疆在我国是高危麦区,是我们防治这个病害的重点。”

每到小麦种植的季节,高利和她的学生们都要对新疆一些重点地区,进行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监测,高利说:“这个病菌,防治是第一道关卡,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定期对国内各个地区进行抽样和监测,保证小麦不被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侵染。”

“我们还会在一些高危麦区,指导当地农民的农事生产,比如说要晚种、晚播,或者种植之前,种子要用药剂拌种等防治方法。”高利说,作为国家重点检疫对象,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守住国门生物安全,这个责任很重,我们都在尽力做好。”

花费九年时间成为开拓者

经过九年来的研究和积累,高利说:“基本上,我们做的都是开创性的工作。”

一开始,国内对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研究才刚起步,加入到该病原菌研究的高利,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她说:“要研究这个病,得先了解它,然后才能突破。”高利介绍,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检测,是在研究工作中她遇到的一个大问题。

“小麦矮腥黑穗病,有另外两种非常相似的小麦网腥黑穗病和小麦光腥黑穗病,要检测分辨出它们特别困难。”高利带着学生,用保守且常规的ITS测序方式,还是无法对这三种相似的病原菌作出区分,于是,高利决定放弃这种通常的检测方式,用大量筛选随机片段的方式,来找出这个病害的某些特征。

“后来,我们还做出了一些可以检测区分小麦矮腥黑穗病的试剂盒,不需要操作专业机器,不需要有特别的经验,通过显微镜就可以判断。”高利说,科学研究是为现实服务的,要走在科技前沿,也要考虑如何让知识落地。守护国门生物安全,高利认为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检测技术,是她主要的工作方向之一,她说:“要让大家尽可能一眼就可以判断出来,不仅方便,还要减少错判和误判。总的来说,我们就是为生物安全服务。”

脚踩泥土的女科学家

高利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这一称号,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所有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鼓励,我也会继续干下去,为这一病害的研究贡献力量。”

农业科学家,恐怕是少数既要待在实验室,又要走进乡野的科学家,高利在田间地头呆着的时间,并不比在实验室里短。高利说,她几乎是跟着小麦生产的节奏来工作,“种麦子了,我就去田里,有可疑病状了,我也得去田里,我们就是跟着麦田走。”

风餐露宿,一天只吃一顿饭,是高利调查工作的常态,她的鞋几乎没有干净的时候。“有时候碰到天气不好,我们的鞋就会变得很脏,进酒店都要先把鞋子脱了,换上备用鞋,才好意思走进去。”

高利说:“但是我很享受那个过程,疫情原因,出行计划取消了很多,我还是挺怀念在田间的生活的。只有亲眼看到小麦,到田里去,我们的工作才算完整。”

阳光普照,脚踩泥土,农业科学家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高利在等待下一次出发,她说,当微风吹过金黄色的麦田,她便在路上。

新京报记者陈璐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