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全国政协委员杨德才: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势在必行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2022年两会开幕在即,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将在两会上提出“加强农村数字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稳健发展”等多个提案。

杨德才表示,乡村数字化建设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数据将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要素,信息技术将成为农民生产经营的新工具,互联网将成为农村全面发展的新载体。国务院《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字乡村建设阶段性目标及时间节点。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佳结合点,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委员杨德才: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当前我国农村数字化建设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

杨德才:当前我国农村数字化建设存在乡村数字化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平衡、人才匮乏、创新能力整体不足等问题。高速安全的基础信息网络尚未在全国乡村普及,农村的数字化基础十分薄弱;数字化基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互联互通尚未覆盖所有乡村。在人才方面,绝大多数农民的这方面知识较为有限,仅仅局限于手机、电脑的简单使用,推动不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致力于乡村数字化建设的人才,特别是初期的示范引领者更是缺失。同时,针对“三农”的数字化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滞后,特别是智慧农业中涉及的传感器、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等也相对缺乏。目前乡村的数字应用主要体现在农村电商、移动社交、数字娱乐等方面,有的地区还只是试点阶段,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

新京报: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我们有何解决之道?

杨德才: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积极协同推进。为了让乡村数字化建设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既要制定计划分阶段推进,又要合理确定乡村功能定位。

新京报:如何时间和空间协同推进?如何让乡村数字化建设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杨德才: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大数字化基础建设。加大农村基础信息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尽快做到网络全面普及;加快编制乡村数据资源目录,强化数据收集、集成,推动涉农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阶段性推进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加大乡村数字平台建设,如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大田墒情、苗情、病虫情以及灾情的“四情”检测系统;设施农业中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系统等。

同时,要注重数字化人才培养。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加大数字乡村复合人才的培养招揽引进人才,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特别要引进那些示范引领型的人才。着力解决引进人才的待遇问题,让他们扎根农村。当然,也要注重选拔素质较高、对数字乡村建设有较高积极性的村民,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培养本土化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乡村数字化知识教育,提升农民数字化应用能力。

对于加强数字化平台开发与建设,要以建设政务平台为载体,大力推广网(掌)上办理村民医疗、社保、养老助残等服务;面向村民提供涵盖就业、就医、出行、旅游、社区服务、居家养老、公益活动等模块的智慧民生服务。同时,探索建设“三农”科教综合服务系统,提供农业技术在线培训、农业专家在线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在线学习一体化服务。探索数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低收入农户帮扶、农户走访信息核对、监察等专项管理中的作用。

在强化乡村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扩大应用,可以对村民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效用。着眼农业农村实际,开发更接地气、更简单实用的数字应用,着力培育更多、更大规模的农村电商、农产品推介、农业技术咨询与应用等数字化应用服务。加强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渗透,试点或扩大智慧农田、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新型农业生产载体。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对节水灌溉、农机装备、粮经饲、畜禽渔、分拣加工、物流仓储、产业链金融等诸环节的贯穿渗透,为智慧农业发展做好示范;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农村居民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自动化的可及性。

新京报记者曹晶瑞

推荐阅读

军事

  • 高通宣布近十项新合作 拓展汽车科技布局

  • 特朗普就职后改革能成功吗

  • 美媒:2025年五角大楼瞄准15个关键技术,包括航天器、生物化学等领域 战略资本助力国防科技

  • 运20飞往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 抗震救灾进行时

  • 泰警察总署署长搭特快专机接星星 确认找到并接回

  • 泰国总理确认王星已找到 泰方谨慎处理减少影响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