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电竞圈,假赛、博彩“几朵乌云”始终消散不去。相关人士表示,电竞圈内假赛博彩来创收的情况普遍,有的战队赞助商本身就是博彩公司。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已将电子竞技列为我国正式体育项目。而疫情以来,传统体育赛事低迷之际,一些相关博彩资本在巨大利益驱动之下转而涌入电竞赛事。
年轻一代对电竞的认知度更高,博彩资本就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各渠道安排“代理”引诱用户投注。
电竞博彩大致有以下套路:博彩公司在一些直播平台注册公司帐号做推广,在热门房间里砸钱送礼物,把自己送上热榜榜首;注册大量机器人帐号,水军24小时不停打广告,导致贴吧瞬间瘫痪;博彩网站、APP以“电竞、竞猜、菠菜”为话术,要求UP主、网络大V将博彩公司广告的评论置顶……可谓五花八门,环环相扣。
▲某博彩网站电子竞技博彩页面。图/某博彩网站截图
针对这些业已形成的电竞博彩套路,相关网络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事前审查和动态监管的义务。而对算法所助长的电竞博彩信息推荐,网信、工商等部门也需及时约谈平台,督促其落实平台信息治理的主体责任。
与传统赛事博彩相比,电竞博彩有着更复杂、更精密的运作,不易被察觉,危害也往往更大。以球赛为例,传统赛事造假套路往往是买通球队一方或双方运动员、裁判,但电竞假赛已出现全员“剧本式”造假,即根据赌博投注让作为“演员”的电竞选手随时调整表现,以完成利益相关方安排的指定任务。
电子设备、场馆设施、选手状态、临场反应、团队决策、游戏机制、BUG等都可能影响比赛。对一些明显反常、难以接受的操作和结果,有用户0.25倍逐帧慢放找“内鬼”,也有选手跳出来澄清或互相举报。这些都让“是否打了假赛”的怀疑、推理、证明,成了反转不断的“碟中谍”戏码。显然,对于一个新兴行业,不能让假赛、博彩腐蚀了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