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责任担在肩,创新促向前——走近“最美铁路人”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题:责任担在肩,创新促向前——走近“最美铁路人”

新华社记者樊曦

榜样展现时代风采,奋斗成就最美姿态。

绵延的铁道线上,有这样一批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最美铁路人”: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奏响时代强音,用实际行动诠释“最美”的含义,展现出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

刻苦钻研,以实干彰显工匠精神

从部队退役后走上铁路工作岗位,13年来,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衡阳车务段衡阳站车站值班员王军一门心思钻研技术,争做业务尖兵。

在衡阳站办理接发列车的过程中,一趟列车通过车站至少有29个作业程序,最多可以同时接发3趟列车,这就需要作业人员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成近90个程序,也意味着每3秒钟就要完成一个程序。王军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一个程序都不乱、一个程序都不少。他常说:“人的力气是用不完的,学业务就是要下苦功夫。”

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张雪松从1992年起一直在中国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工作,现在是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车体事业部的一名高级技师。

2005年5月,张雪松带领工友组成铆钳班,负责研究磁悬浮列车和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技术,并在一个月内造出试验车体。在没有铝合金车体焊接技术经验的情况下,张雪松带领全班员工反复摸索组焊工艺,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很好地解决了焊接变形问题。一个月后,首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顺利试制成功。

李玉斌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工务段杨连第桥隧工区工长。14年来,他一直守护着陇海铁路线上的“英雄桥”——杨连第桥。

14年间,他带领工区职工,以绝不放过任何隐患的标准,确保了“英雄桥”和管内35座桥梁、10座隧道、118座涵洞安全万无一失,管内路段未发生一起行车安全事故。

矢志创新,在平凡岗位发光出彩

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回顾建设历程,京张城际铁路有限公司运输安全部副部长王久军感触颇多,他正是当年京张高铁建设大军中的一员。

作为京张高铁的重点工程和控制性工程,新建八达岭隧道是全线最长的隧道,它的上面就是万里长城,王久军创新采用精准微爆破新技术,震动监测结果显示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在长城上跺一下脚,可以忽略不计。他还首次在八达岭隧道施工中推广应用3D激光断面扫描技术,实现了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的双赢。

素有“中国重载第一路”之称的大秦铁路是铁路货物运输大动脉。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朔州车务段宋家庄站业务主管薛胜利是一名始终奋战在大秦煤运第一线的铁路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货源组织,薛胜利凭借灵活的运输方案留住了客户;结合运输实际,他摸索出一套“查、校、盯、比、核”的装车办法,既能确保装载安全又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满载。

同样富有创新意识,在平凡岗位发光出彩的,还有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金鹰重工工程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王江。

2019年3月,在高海拔铁路运行试验中,王江主持攻关的高原大功率重型轨道车运行稳定,各项数据指标均达到标准,填补了高海拔大功率轨道车的空白。

创新永无止境。去年以来,王江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混合动力隧道检修作业车、隧道吸污车等5项新产品,为“金鹰”腾飞插上了科技之翼。

冲锋在前,用坚守担当诠释初心

在全路海拔最高的公安派出所连续坚守十余载,是什么感受?青藏铁路公安局格尔木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政委郑天海深有体会。

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空手徒步行走就相当于背负20公斤重物,艰难前行的每一步对身体都是一种考验。可每当遇有翻山、涉沟、爬涵洞等艰巨任务时,郑天海总是冲在最前面。当地许多牧民遇到困难时,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关键时挺身而出,抗疫时逆行而上。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机辆段动车组指导司机冯剑坚向党组织递交按有红手印的“请战书”,第一个报名奔赴抗疫一线。在他的带领下,全段共有136名动车组司机踊跃报名。

一位诗人这样赞许他:“最美高铁司机,奔驰在辽阔的荆楚大地,祖国的山河处处可爱,岂能任冠状病毒肆虐横行;最美高铁司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献爱心,精心操作安全正点,一路春风迎接黎明……”

赓续奋斗,让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在大连站“吕玉霜服务台”前,大家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又不知疲倦的身影,她就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站客运车间值班站长刘晓云。

2003年8月,时年31岁的刘晓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大连站,加入全国劳模“吕玉霜服务台”团队。2006年,吕玉霜退休后,刘晓云接过“接力棒”,与6名徒弟组成了服务团队,始终奋战在服务广大旅客的第一线。

从一名铁路车辆门外汉成为内行眼中的技术“大拿”,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北车辆段检车员陈向华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与此同时,他也当起了育人育才的“辛勤园丁”。

2014年,以陈向华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针对队伍结构和人员的特点、专长,他认真为每名成员量身制作“成长套餐”。工作室采取专家授课、头脑风暴、集中研讨等方式完成课题攻关,不仅充分发挥了团队优势,也激发和释放了成员们的个人潜能。多名年轻有为的职工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路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