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与“你”在一起(3)

以上是我在2021年工作采访中亲历的几个细碎场景。它们并不能概括总结我的全年工作,却能表达我一以贯之的想法——到普通人身边去,关注那些司空见惯却又润物无声的人与事。

我所在的新华社始终鼓励记者深入基层调研,挖掘群众身边的好故事,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鼓与呼。

窃以为,无论多么宏大的叙事,分解在每一个寻常百姓身上,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和工作值守。铢积寸累的寻常日子,往往最具打动人心的力量,新华社也一直鼓励记者要多下基层“抓活鱼”。作为摄影记者,我愿意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寻常而又意义非凡的普通人。正如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所说,照片是一种观看的语法,更是一种观看的伦理学。

选择拍摄海关技术人员,是我在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一周年免税品销量成倍增长的当口,思考是谁在确保这些来自大洋彼岸进口商品的质量安全。当我背着相机走进实验室,才发现他们是一群几乎和我同龄的年轻人。统一的白色制服包裹着一个个神采飞扬的有趣灵魂:他们有的有博士学位,会笑着说各种“梗”,会好奇记者的工作......他们用青春在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实验室里为我们日夜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2021年8月5日在海口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拍摄的部分工作人员,从左至右为王史、吴维川、陈淑娟、候德莉和黄圣南。

拍摄空调安装工人时,正值三伏天。待在海口尚未安装空调的屋里,哪怕只静静站着,汗水也不住地往外冒。我看着工人师傅忙着干活,任由眼睫毛上的汗水像输液的点滴一样吧嗒吧嗒往下掉,突然无比感动。我持续跟拍他们,身上的短袖也不断在干、湿间循环,析出了道道汗渍,渐透汗味。有时为了等一个画面,端起相机眼睛直勾勾盯着取景器,汗水滚入眼眶刺得生疼,真想把相机撂下躲到楼道吹会儿风,可劳动者打动人心的一幕幕就在你的眼前上演。这种共情催促我一直记录下去。

↑空调安装工袁流伟在海口市琼山区一位市民家中安装空调(2021年7月31日摄)。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记录属于普通人的故事让我一路收获感动一路收获幸福。我在2020年拍摄的关于南海钻井工人的报道,2021年陆续获得了海南新闻奖三等奖、人民摄影报“金镜头”优秀奖、安德烈·斯捷宁国际新闻摄影大赛评委会特别奖、中国图片大赛典藏金奖。这些荣誉属于新华社和海南分社,也是新华社一以贯之鼓励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结果。我庆幸在传统媒体渐衰的当下,新华社还能给予记者足够的空间,去维系某种细嗅蔷薇的情怀。

↑2020年7月25日,在位于南海北部海域的勘探三号钻井平台上,一名钻井工人系着一根钢索准备前往海面作业。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