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与“你”在一起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1年,他们践行“四力”,从中共一大会址到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的现场;从城市抗疫一线到海外疫情中心;从暴雨淹没的农田到风雪围困的城市;从棉花丰收的天山脚下,到雪域高原的牧民家中……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2年1月3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1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2021岁末已过,不禁自问,这一年的工作有哪些得失,有哪些难忘的事。

我能想起的,都是一个个“你”。

2021年元宵节后的第二天,你戴着耳麦坐在三亚凤凰机场外80米高的塔台,眺望着包括跑道在内的整个机坪,航班在你和同事的指挥下循序起降。360度的环形办公区,静得能听到你耳麦里的呼叫与应答。无论站、坐、近观还是远眺,你们始终攥着耳麦话筒,大拇指搭在通话开关上,以便突发时刻第一时间下达指令。你说作为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压力很大,成百上千人的安危就掌控在你们按下通话键后给出的几句指令里。平均每天,你们要管制指挥三、四百架次的航班,帮助无数素未谋面的旅客安全抵达人生旅途中的一站。

↑2021年1月28日,在三亚空管站塔台管制员的管制指挥下,一架民航客机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起飞。

7月,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一周年,离岛免税品销售额达468亿元,同比增长226%。比起人流熙攘的免税店,你所在的海口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稍显冷清。对离岛免税品进行添加剂、农兽药残留、重金属和甲醛等诸多检测,为之进入国门把好安全质量关,是你身为海关技术人员的职责。你和同事终日辗转于各个实验室,手中的试验容器里装过越南的项链、日本的牙膏、法国的香水、智利的红酒、意大利的服装、新西兰的奶粉、葡萄牙的咖啡豆……恒温恒湿的实验室没有外窗,白炽灯光从屋顶洒下,不辨阴晴昼夜。赶上检测高峰,你们在实验室加班至深夜。几公里外,免税店灯光绚丽,人头攒动。

↑2021年7月14日,海口海关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候德莉在实验室检测离岛免税化妆品。

三伏天,绿豆大的汗珠从你额头涔涔冒了出来,你抬起胳膊擦了一把。汗还是淌了下来,垂在你的睫毛、鼻尖和下巴上,落在你因终日攀爬而创痕累累的手背上。汗水反复刺激,创口已变红发紫。你习惯了这种疼痛,穿好安全带,扶着窗框向外纵身一跃。从站在仅够踮脚的窗沿探手托住同事吊出的空调外机,到把这个动辄上百斤的设备安装牢靠,你120多斤的身体在20楼外一悬就是半个多小时。等翻回屋内,你站在新空调吹出的冷风之下,咧嘴一笑,被汗水浸透贴在前胸的工服随着你的呼吸而剧烈起伏。作为空调安装工人,你一次次置身险境,是为生计,也是忠于职守——“在海南,空调的重要性,仅次于水、空气和粮食。”

↑2021年7月31日,空调安装工袁流伟在海口市琼山区一处小区安装空调时进行高空作业。

火箭点火的刹那,耀眼的光亮喷薄而出,白昼也略显黯淡。三秒过后,震耳欲聋的声响才传入耳中,与机枪扫射般的快门声交织成片。前所未有的震撼让你激动不已,身体顿时泛起鸡皮疙瘩。待长箭划过长空钻入云霄,仰望天空的人群中才有人想起来欢呼与鼓掌。为记录这一刻,你们等待了数天甚至数月,飞越数百甚至数千公里,投入数千甚至数万元。你们是航天摄影发烧友,也是遁匿在我们身边的新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偶像和精神追求。你们这个以90后为主的群体,正散发着青年国人的自信与自豪,与蒸蒸日上的中国航天事业遥相应和。

↑这是2021年9月在海南文昌拍摄的航天摄影发烧友和他们各自为拍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准备的器材。

以上是我在2021年工作采访中亲历的几个细碎场景。它们并不能概括总结我的全年工作,却能表达我一以贯之的想法——到普通人身边去,关注那些司空见惯却又润物无声的人与事。

我所在的新华社始终鼓励记者深入基层调研,挖掘群众身边的好故事,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鼓与呼。

窃以为,无论多么宏大的叙事,分解在每一个寻常百姓身上,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和工作值守。铢积寸累的寻常日子,往往最具打动人心的力量,新华社也一直鼓励记者要多下基层“抓活鱼”。作为摄影记者,我愿意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寻常而又意义非凡的普通人。正如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所说,照片是一种观看的语法,更是一种观看的伦理学。

选择拍摄海关技术人员,是我在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一周年免税品销量成倍增长的当口,思考是谁在确保这些来自大洋彼岸进口商品的质量安全。当我背着相机走进实验室,才发现他们是一群几乎和我同龄的年轻人。统一的白色制服包裹着一个个神采飞扬的有趣灵魂:他们有的有博士学位,会笑着说各种“梗”,会好奇记者的工作......他们用青春在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实验室里为我们日夜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2021年8月5日在海口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拍摄的部分工作人员,从左至右为王史、吴维川、陈淑娟、候德莉和黄圣南。

拍摄空调安装工人时,正值三伏天。待在海口尚未安装空调的屋里,哪怕只静静站着,汗水也不住地往外冒。我看着工人师傅忙着干活,任由眼睫毛上的汗水像输液的点滴一样吧嗒吧嗒往下掉,突然无比感动。我持续跟拍他们,身上的短袖也不断在干、湿间循环,析出了道道汗渍,渐透汗味。有时为了等一个画面,端起相机眼睛直勾勾盯着取景器,汗水滚入眼眶刺得生疼,真想把相机撂下躲到楼道吹会儿风,可劳动者打动人心的一幕幕就在你的眼前上演。这种共情催促我一直记录下去。

↑空调安装工袁流伟在海口市琼山区一位市民家中安装空调(2021年7月31日摄)。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记录属于普通人的故事让我一路收获感动一路收获幸福。我在2020年拍摄的关于南海钻井工人的报道,2021年陆续获得了海南新闻奖三等奖、人民摄影报“金镜头”优秀奖、安德烈·斯捷宁国际新闻摄影大赛评委会特别奖、中国图片大赛典藏金奖。这些荣誉属于新华社和海南分社,也是新华社一以贯之鼓励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结果。我庆幸在传统媒体渐衰的当下,新华社还能给予记者足够的空间,去维系某种细嗅蔷薇的情怀。

↑2020年7月25日,在位于南海北部海域的勘探三号钻井平台上,一名钻井工人系着一根钢索准备前往海面作业。

↑这是2021年12月5日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该码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重要的集装箱航运枢纽。

回想2021这一年,除拍摄普通人的故事,我还有幸记录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及天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秀美壮阔、南海之上的大国重器“深海一号”、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首届消博会前期准备工作等等。时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向前,我们生逢这样的年代,记录下时代的呼吸与家国的脉动,是我们这一代摄影者的责任和使命。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

↑2021年5月29日晚,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这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

↑2021年12月23日18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02次飞行。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2021年5月7日至10日在位于海口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5月6日晚,海口市上演无人机表演秀,迎接首届消博会的举办。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风光(2021年9月9日摄)。

↑2021年12月21日,首届中国美人鱼表演赛参赛选手在比赛中。由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美人鱼表演赛在海南三亚亚特兰蒂斯开赛,共吸引来自国内的40余位选手参赛。

常觉得有太多东西值得拍摄和记录,因而总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工作与生活。2021年已经过去,原定去年年底休假的计划还是落空了。

我给一位远在北京的业界长辈聊起自己从业12年了还没休过年假。

老人回复:“能工作是幸福的”。

↑2021年4月29日,新华社记者蒲晓旭在海南文昌拍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后现场发稿。

监制:兰红光

统筹:鱼澜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蒲晓旭

推荐阅读

军事

  • 以军称在加沙北部医院抓捕至少240人 行动结束人员疏散

  • 96小时试飞2款六代机,中国战机到底多牛?美专家哀叹:一败涂地 美国六代机项目停滞

  • 专家谈韩国一个月内换三任总统 政局动荡引关注

  • 台军射击姿势雷人 军方:不是P的 真图引发广泛质疑

  • 美元全球官方储备份额为30年最低 货币多元化趋势显现

  • 韩国载175人飞机脱离跑道 冲撞起火 降落事故引发关注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