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7月8日电(记者周喆 沐铁城)在青藏高原东部有一道独特风景:8年来,一所小学的老师们坚持带领不同民族的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跳起融合藏族、回族、汉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文化元素的舞蹈,掀起“最炫民族风”。
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一小学的操场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六年级回族学生马子萱身穿藏族服装,和其他100多名学生跳起欢快的舞蹈……他们动作节奏或许还不完美,但表演透露出的童真童趣和纯真的快乐,让人难以忘怀。
因家庭变故,马子萱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刚入校时,她个性内向,见人羞涩。今年是她参加舞蹈表演的第三年,当初的新鲜感变成了真正的爱好。“跳舞是我最开心的事,也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今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名舞蹈老师。”
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一小学副校长陈燕珍告诉记者,马子萱表演的藏族舞是民族舞《民族大团结》的第一部分。去年6月,陈燕珍借鉴藏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文化元素,创作了这支舞蹈,表现了各民族群众联欢的场景。
“化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自治县,共有回族、汉族、藏族、撒拉族等15个民族。学校里少数民族学生很多,应该加强民族艺术教育。”陈燕珍说,参加工作不久,她就萌生了把民族舞蹈带进课堂的想法。“他们能歌善舞,对不同的舞蹈也怀有浓厚的兴趣。把舞蹈艺术普及到教学中,孩子们能以舞结缘,增进交流。”
2013年,在陈燕珍的带动下,学校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老师纷纷开始学习舞蹈知识,兼任舞蹈老师。这些老师领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跳了8年。“师生在一起,就像大家庭一样幸福快乐。”陈燕珍说。
看似简单的舞蹈,背后要经历几个月的细心打磨。“除创作过程外,一个动作往往要重复教上几十遍。”学校六年一班班主任张锦兰说,跳舞练习时,孩子们会闪着大眼睛询问动作要领,没有丝毫懈怠。舞蹈练习、表演中,他们学会了相互理解与合作,彼此也结交了珍贵的友谊。
如今,学习民族舞蹈的学生规模,从最初的1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的即将升入初中,最小的在读小学二年级。每到开学季,连化隆县周边很多区县学校老师,都慕名前来观摩,希望将民族舞教学模式推广到当地学校。
舞蹈连接起来的情谊如潺潺溪流,人在哪里,溪水就到哪里。
陈燕珍回忆,四年前她带着几个学生去海东市参加表演。看着她们在舞台上相互帮衬,摆出各式可爱的舞姿,陈燕珍掉了眼泪,“当时心情很复杂,她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我都能感同身受,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说罢,陈燕珍转头,目送结束表演的孩子们返回教学楼。青藏高原纯净的蓝天下,这群娇小身影在欢声笑语中蹦蹦跳跳,在舞蹈陪伴中走向包容多元的未来。
近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第六小学六年级学生们在教室跳欢快魔性舞蹈走红。温老师称,他们改编的舞蹈很受同学们喜爱,通过跳舞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也更自信了。网友们纷纷点赞,有这样的老师真幸福。